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g34题

通过一阶段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相关性质.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药品和仪器装置.

药品】①二氧化锰;②高锰酸钾;③大理石;④过氧化氢溶液;⑤稀盐酸;⑥氯酸钾.

【装置】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选择的药品是③和⑤,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2)、小亮用装置A制取氧气,试管中装入的药品是(填序号),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他选择了E作收集装置,如果a与b相连,c端排出的物质主要是
(3)、小秀用装置F收集了半瓶氧气,然后将红热的木炭伸入该集气瓶中继续做气体性质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4)、通过对O2、CO2气体制取的研究,小丽发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是有规律的.如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状态和
(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小芳同学在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
举一反三
文献显示,卢西平等研究人员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压强传感器用于测量瓶内压强变化,各数据均于同温同压下测得,3%过氧化氢溶液的密度约为1 g /mL)

编号

第一组实验

第二组实验

过氧化氢溶液

8mL

8mL

8mL

8mL

8mL

2mL

4mL

6mL

8mL

10mL

二氧化锰

0.03g

0.06g

0.08g

0.12g

0.24g

0.1g

0.1g

0.1 g

0.1g

0.1g

第一组实验记录的瓶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第二组实验记录的瓶内压强变化如图3所示。

已知3%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占溶液总质量的3%。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测定装置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lank#}1{#/blank#} 。

(2)观察图2可知:该条件下30s内要完全分解8 mL3%过氧化氢溶液,至少要用 {#blank#}2{#/blank#} gMnO2。观察图3可知:该条件下0.1gMnO2至少能快速催化分解 {#blank#}3{#/blank#} mL3%的过氧化氢溶液。

(3)综合第一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它条件不变时,MnO2的用量越大,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耗时 {#blank#}4{#/blank#} ,O2的产量 {#blank#}5{#/blank#} 。综合第二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它条件不变时,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越大,O2的产量 {#blank#}6{#/blank#} ,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耗时 {#blank#}7{#/blank#} 。

(4)综合两组实验可以推知: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要30s内完成反应,“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比”最合适的取值约为 {#blank#}8{#/blank#} 。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