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最后三模试卷(一)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司法是捍卫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①公民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
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民利益
③大、中学生可以通过执法来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④大、中学生应该学法、用法、护法
①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 ②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③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为楷模 ④自省所见到的非正义行为
材料一: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联络方式、身份证号及各类账号密码等),是公民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民事权利。近年来,泄露、盗取、贩卖、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频发,给个人生活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已刻不容缓。
材料二: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将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保护纳入法律层面;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 中专门新设了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材料三:韩某利用工作便利,在两年多时间里,窃取上海疾控中心的全市新生婴儿信息共计20万余条,然后通过张某之手层层转卖非法牟利。2017年2月9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这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作出一审判决,对参与窃取、出售、收买的韩某、张某、范某等8名被告人,分别判处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家明:民法总则亮点纷呈,值得学习。最让我激动的是“好人法”条款,让见义勇为的人有了靠山,避免好人“流血又流泪”!
陈宇:这就是法律人性化的表现嘛!看这“胎儿保护”条款,人还没出生就受保护;“英烈保护”条款,哪怕是死后有些权利还会受到保护,看还有没有人敢再拿英雄烈士开玩笑!
建豪:嗯,民法总则这些人文关怀可以说是从“摇篮”到“坟墓”,贯穿人的一生,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王益:说得没错,亮点很多,但民法总则还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宪法“老大哥”地位不可撼动!
材料一: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明确了宪法宣誓的范围、誓词、仪式和场所,以立法方式确立了我国宪法宣誓制度。2018年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并进行了修改。决定规定: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选举或者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材料二:2018年3月1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在亿万人民的瞩目下,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等进行了宪法宣誓。这是我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进行宪法宣誓,也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面对人大代表举行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