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3月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香溪河里桃花鱼

       ①春天来临,昭君故里,香溪河中,桃花鱼像飘落的簇簇桃花瓣:淡红、洁白……它们铜钱大小,体为四瓣,无头无尾,通身透明,柔软如绸,缓缓张缩,悠然飘荡。游客们惊讶地发现,每当桃花鱼游于溪中,两岸桃花便婆娑起舞,清香扑鼻,形成一道“天下和美”的自然奇观。

       ②关于桃花鱼的由来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王昭君和亲匈奴前的那年春天,回到归州看望亲人,故土难离,泪流满面,浸透了泪水的香罗帕放入溪中,溪水顿时芳香四溢;串串泪珠落入溪里,竟变成了一群群形如桃花的小鱼。自此,桃花盛开之季,桃花鱼便在香溪河中游来游去,好像和乡亲们一起呼唤昭君的归来。

       ③1826年《忠州直隶州志》记“桃花鱼淡墨色,形如桃花”;1837年《归州志》记“桃花鱼出香溪河,桃花开时始见,有红、白二种,花落后即无。”可见,古人称其桃花鱼,是因为他们认为此物为桃花花瓣落水而生,不仅形似桃花、艳如桃花,而且与桃花开谢同步。

       ④然而,桃花鱼真是“鱼”吗?非也。其学名实为桃花水母,被中外科学界称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它是地球上一种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腔肠动物,距今已有6至___亿年的历史,比恐龙生存的年代还要早几亿年

       ⑤桃花鱼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水质必清纯洁净,拒绝任何污染。因此,其活体十分罕见,极难制成标本,已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号称“水中大熊猫”。

       ⑥桃花鱼现身之处定然水质无污染;消亡之处定然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桃花鱼的生态检验价值和生态环境治理意义,与昭君和平形象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已经或正在形成积极的对应性社会效应。

       ⑦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广为分布的9种桃花水母中, 有的正濒于灭绝或已经灭绝,有的列入濒危级物种。近年来,桃花鱼又在我国其他地域共计15个市(县)相继出现。《香溪河又现“桃花鱼”》的消息更令人欣喜: 兴山县古洞口北岸区发现了大量珍稀动物“桃花鱼”。这正表明            

选自《三峡旅游网》

(1)、阅读全文,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桃花鱼的知识呢?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段落

介绍内容

段落

介绍内容

①②

形体特征、美丽传说

所属类别、悠久历史、科研意义

(A)

⑤⑥⑦

(B)和生态环境治理意义

(2)、文章第②段写美丽的传说有何用意?

(3)、请结合上文内容,在文章第⑦段的横线上续写一句恰当的话。

(4)、“高邮鸭蛋——双黄通红、出油多汁”是汪曾祺家乡的文化名片,读完本文,请你以“三峡桃花鱼”为对象,仿照示例也制作一张家乡的文化名片。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父爱的脚步一直跟在身后

马国福

      ①16岁那年,六月初五晚上父亲把从牧区的布哈河里打来的干板鱼油炸后让我第二天带到集市上去卖,卖鱼所得供我交下学期学费。

      ②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往两里外的药水沟。那天天气很热,集市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做买卖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很少有学生。我手捧着干板鱼,木然地在树林、路边、田埂上走着,心里涩涩的,喊不出叫卖声。 “油炸干板鱼”几个字眼像刺一样卡在喉咙里。

      ③充斥我耳目的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跟着父母穿着光鲜的衣服,在集市的临时饭馆里吃着让人眼馋的牛排,喝着可口饮料的身影、欢笑。我羡慕他们,我何时才能和他们一样 享受生活的富足而给予的快乐和无忧呢?两相对比,心里的苦涩潮水一般汹涌翻腾,眼泪不由得溢满眼眶,落在洗得发白的衬衫上。

      ④我端着盆子钻进不被人发觉的树林深处偷偷擦泪。一个老人突然走过来问我:“干板鱼多少钱一条?”我低声答到:“一块” 我惊慌得头也不敢抬。我怕他看穿我那自卑的心灵。“买三条吧。”我低头给他调了大点的鱼,接过那三元钱,放下盆子,我手心发烫,捏了一把汗。我翻来覆去看那三元钱,然后紧紧地紧紧地捏在手里,生怕它长翅膀飞了。手心越来越烫,仿佛捏了一把火。

      ⑤这三元钱多少给了我叫卖的勇气。我镇静了片刻,走出树林,又走向人多的地方。走到一个饭馆前我问里边的人要不要干板鱼,一个正在喝啤酒的人向我挥手说:“走开,走开,乡巴佬不要打扰我们喝酒。”这话像针,狠狠地扎在我刚刚鼓起勇气的心上。我的心像只气球,里边的勇气全被这有点嘲讽的话扎破,溢出。我收回脚步,迅即离开。

      ⑥我再也没有心思卖鱼了,苦涩、心酸、虚荣、自卑像血液一样在血管里流淌。我低头加快脚步回家了。父亲问我卖了多少钱。我的自卑像火山一样爆发:“人家的孩子可以跟着父亲,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而我呢?如果你有人家父亲那样好就行了!我不用低三下四叫卖了。”我狠狠地把鱼扔在案板上,无辜的鱼在案板上泛着白眼。我无知的话伤到了父亲的自尊,一向和善从不打骂我们的父亲举起巴掌,我低头流着泪等待他的巴掌落在身上。父亲收回了闪在空中的巴掌,他无声地戴上草帽,端起鱼盆出门了。

      ⑦下午,父亲回来了,盆里剩了不多的几条鱼。他坐在屋檐下数着不多的钱,汗像溪流一样在他梯田一样的皱纹里流淌,湿透了草帽,湿透了他烂了领子的衬衫。他说:“你下学期的书钱有着落了。”我无语。父亲早已看穿了我的自卑,他说:“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有什么好丢 人显眼的?人活在世上凭本事吃饭,靠自信立身。没有钱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人不敢流自己的汗,丧失生活的勇气!”

      ⑧后来,母亲告诉我,原来父亲为了锻炼我,在我卖鱼的时候跟在我的身后,在不远的地方看着我的一举一动。更让我难以置信的是买我鱼的那个老人是父亲的朋友,是父亲给他钱买我的鱼,增长我的勇气 的!我为自己的无知、自卑、年少的虚荣而感到悔恨。

      ⑨父爱的脚步一直跟在身后,从那以后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多年后我有了自己薪水颇高的工作,每当每个月清点自己的薪水时我总会莫名的想起那年的夏天,那年的我,那年的父亲的话。

      ⑩父爱的脚步一直跟在身后,他用心良苦的脚步催生的是一条自立、自信、自强的成功之路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倒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够了”的快乐哲学

蒋勋

    ①许多人喜欢比较,比身上是不是穿名牌的服装,开的车子不是不BMW,或是捷豹;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面的,最近上了谁的课,看了哪一本书。听起来是不同的比较,精神的比较好像比物质的比较还高尚一点。

    ②其实不一定。我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③就像宗教或哲学里所谓的“圆满自足”,无欲无贪,充分地活在快乐的满足中。

    ④这和“禁欲”不一样。好比宗教有成熟的和不成熟宗教,不成熟的宗教就是在很快、很急促的时间你,要人做到“无欲无贪”,所以提倡禁欲。成熟的宗教反而是让你在欲望里面,了解什么是欲望,然后你会得到释然,觉得自在,就会有新的快乐出来,这叫做圆满自足。

    ⑤西方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科技发展比我们快,所以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比较、欲求的阶段,反而回来很安分地做自己。他不会觉得赚得钱少就是不好,或是比别人低贱,也不会一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经验。在巴黎从来不会同时出现四千多家蛋塔店,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可是,你会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调出来的味道。二十年前,你在那里喝咖啡,二十年后,你还是会那里喝咖啡,看着店主人慢慢变老,却还是很快乐地在那里调制咖啡。

    ⑥这里面一定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吧!

    ⑦我觉得每一次重回巴黎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找回这么多人的自信。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人的自信,而且安安静静的,不想去惊扰别人似的。

    ⑧譬如冰淇淋店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说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⑨这种快乐是我一直希望学到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青春岁月一生只一次,恰如昙花一现,又如江流入海,奔涌向前。这是人生中最美好且短暂的时光,更是不可复刻的璀璨年华,因此古人有“青春须早为,岂能常少年”之言。酌古论今,在民众的意识观念中,“大器晚成”始终不及“初露锋芒”令人艳羡。“成名要早”“建功要快”的思想,不知从何时起被深深植根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中。于现代青年人而言,似乎时刻都在忧虑,唯恐脚步稍慢,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在身后。殊不知,“早和快”远不如“稳和静”来的稳妥心安。青春的座右铭的确应是步履不停地向前奋进,但不急功近利、不功利为之的“静”,才应是青春中那抹最纯净的“底色”。

    我们要始终坚信,脚踏实地是仰望星空的根基。无论梦想如何绚烂,也要靠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逐实现。

    对于青年人而言,在这个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中,单纯的、不被世俗化的纯粹的理想主义行为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守住自己的初心,将自己真正喜爱的专业兴趣,发展成为之奋斗的事业,将“热爱”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这是当代青年人真正对自己的人生高度负责的体现。从社会层面来讲,摒弃“鸡汤成功学”的灌输与引导,充分发挥社会职能,尽可能多地为青年人提供广阔而稳定良好的发展平台,才是根本职责所在。

    当然,“平心静气”并不等于消极懈怠、无所作为,而是要在奋进的过程中让心静下来去沉淀、去厚积。在明白“时不待我”的紧迫性的同时,更要经历“宁静致远”的人生修炼。之于青年人而言,“驱车策驽马”的驰骋前提,是懂得“悠悠涉长道”的心境,也只有在“静”的底色中,青春的拼搏与奋斗才会越挫越勇,一往无前!

(选自2018年5月4日《红网》,作者安星予,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是个动词

孙道荣

①长假的第二天,还是第三天,不管是哪一天,我唯一还能清晰感知的是,我已经累趴下了。

②我不满地对唐叔说,开七八个小时的车,穿越五六座城市,到你这儿是来度假的,看风景的,吃野货的,或者干脆躺平的,睡懒觉的,无所事事的,你却安排给我那么多农活,把我累坏了。你不厚道啊。

③这么重的话,别人听了会跳起来。唐叔不会。他大我20岁,论辈分是我的叔罩,若论感情,是哥们。他是我们村最早考出去的大学生,在城里做了好多年局长,又下海闯荡若干年,退休之后,却一头扎回山里,承包了几百亩山头,栽树,种地,放羊。快70岁的人,天天忙得像个老农

④听了我的牢骚,唐叔哈哈大笑,今天让你累一累,此刻躺在这儿,才能真正感受到躺平的舒坦,明天爬上山头,你眼中看到的,才是真正的风景。

⑤谬论,又是谬论。不过从小到大,我就喜欢听他谬论式的高谈阔论。因为俗务缠身,我已经很久没有回乡了,耳朵根有点儿发痒呢。

⑥他抿了一口酒,忽然问我,,“今天”是什么词性?

⑦这还用问?当然是名词。

⑧他点点头,又摇摇头,你说得对,也不对。从语法来看,“今天”是名词,但以人生来说,天”却是个动词。

⑨⑫愿闻其详。

⑩今天是什么?今天就是现在,是当下,是此时此刻,是所有正在发生和正在进行的事情。今天你帮我摘了花生,挖了地,给树浇了水,将羊赶回了图……你看看,所有的都是动作,是劳动,它可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动词吗?如果今天你不是来我这儿,而像平常一样在家,你可能去买菜了,拖地了,接孩子了,或者打牌了,喝酒了,写一篇文章了,你的今天,也是动词。

⑪胡说八道,我昨天开车了,吃饭了,打喷嚏了……按你这么说,昨天不也是动词吗?

⑫唐叔说,昨天做的一切,无论多么用力,多么轰轰烈烈,都成为了过去,像云一样飙走了,像雾一样消散了。当“今天”变成了“昨天”,它就成了名词。我们说起昨天,就像在讲一个故事,不管这个故事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也不管它是不是激烈、精彩,,“昨天”都只是一个安静的名词。

⑬似乎有点儿道理,我问他,如果“今天”是动词“昨天”是名词,那么,“明天”又是什么词?

⑭"明天"应该是个形容词,唐叔说,,可明天还没有到来,但它是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一天。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明天”是充满希望的,令人期待的,当然,“明天”也可能只是泡沫,镜中月,水中花。当“明天”经过“今天”变成了“昨天”的时候,你给予它怎样的力量,它就会最终成为一个怎样的名词。

⑮我被唐叔绕晕了,但不得不承认,他自有一番道理。很多时候,,““人生”只是个量词,你付出多少,又获得什么,都明明白白地摆在那儿,你的人生是重于秦山,还是轻如鸿毛,自己掂量一下,就清清楚楚了。“你”“我”“他”,也包括“它”,都只是各自人生的一个代词而已,我过我的日子,他有他的活法,永远不会混淆,也绝不可能雷同。

⑯忽然心生好奇,在形容词的“明天”,我能看到什么?

⑰唐叔再一次哈哈大笑,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但我可以肯定,明天你必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作为动词的“今天”,你流了很多汗,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等到了作为形容词的“明天”,你就该得到“美好”。

⑱“哈哈哈哈”,我们以由衷的感叹词结束这一场对话,k以及动词的“今天”o

(节选自孙道荣散文精选集《世间最温暖的归途》,有删改)

校文学社开展“读传记·识风骨”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纪念木心

路明

①木心,本名孙璞,号牧心,出生于乌镇东栅财神湾。1937年年末,乌镇沦陷。当时木心10岁,“小孩子们唯一能做出的抵抗行动是,不上日本宪兵队控制的学校。家里聘了两位教师,凡亲戚世交的学龄子弟都来上课”。

②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少年木心口出狂言,【甲】“写诗么,至少要像杜甫那样才好说写诗” , 惹得长辈们哄堂大笑。有的只当是童言无忌,有的说他是“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

③木心和茅盾是远亲,孙家花园和茅盾故居在一条街道的两端。茅盾到上海做事,在乌镇留下一屋子欧美文学经典。年少的木心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阅读,“得了‘文学胃炎症’”。

④书读多了,他便尝试着创作。起初是模仿古人的风格,家人看了他的诗,商讨:“弟弟年纪这样轻,写得这样素净,不知好不好?”木心写道:“我知道他们的忧虑。大抵富家子弟行文素净是不祥之兆,会出家做和尚的。”

⑤19岁时,他借口养病,独自上莫干山,雇人挑了两大箱书,其中有他钟爱的福楼拜和尼采。一个人住在家族废弃的大房子里,专心读书、写文章。白昼一窗天光,入夜燃矿烛一支。从夏初一直写到第二年的雪化时,交出三大篇论文——《哈姆莱特泛论》等,不为发表,不求成名。

⑥锦衣玉食的生活并不能让这个少年满足,尤其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安逸仿佛是原罪。“人家出洋留学,我只见过平静的湖。人家打过仗,我长到十多岁尚无上街买东西的经验。”

⑦1947年,一腔热血的木心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乙】他走上街头,演讲,发传单,大卡车上跳上跳下。

⑧1948年,木心短暂投奔新四军,绘制马恩列毛的巨幅画像。后因此事被开除学籍,又被国民党通缉。木心避走台湾,直到1949年才返回大陆。不久他在解放军部队中做宣传工作,因自小患肺结核,一边咯血,一边扭秧歌、打腰鼓。

⑨“文革”时,他先是在本单位监督劳动,扫地、扫厕所。他的家被抄查三次,挖地三尺,数箱画作、藏书、20集手抄精装本全部被抄走。后来被囚禁18个月,折断三根手指。某夜他乘看守不备,从木栅栏里钻出,逃出后茫然自顾,发现竟没有可以去的地方,只得又从刚钻出的木栅栏里钻回。

⑩他在烟纸背后写,在写交待材料的纸上写,夜里没有灯,就盲写。他前后写下65万字,层层叠叠的蝇头小楷几乎无法辨认,他藏在破棉絮里带出来。这65万字里,没有声嘶力竭,没有血泪控诉,有的只是他对美学和哲学的思考,以及断续写下的诗。是艺术让他熬过最艰难的岁月。木心说,平时只知艺术使人柔情如水;浩劫临头,才知道艺术也使人有金刚不坏之心。

⑪1982年,木心旅居美国。在纽约牙买加区的一幢小公寓里,他以绝笔的心情日日写作,写出了大量的论文、随笔、小说和诗歌。

⑫上世纪80年代末,他为一群旅美的中国艺术家讲“世界文学史”,从而开始了一场长达五年的“文学远征”。后来,陈丹青整理了那五年的五册听课笔记,共85讲,逾40万字。这不是一本纯粹的文学史,而是木心的个人文学记忆,是木心之所以为木心的渊源。这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也是文学的福音书。

⑬2006年,在孙家花园的废墟上新建起一座二层小楼,周围香樟、榆树丛生,名曰“晚晴小筑”,那是木心晚年隐居之所。此时他在乌镇已无一个亲人,他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

⑭2011年12月21日3时,乌镇。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归去了。

⑮用木心自己的话来总结他的一生,是合适的:难得有一位渺小的伟人,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地活了几十年。

(选自《读者》2016年第2期,有删改)

屈原列传(节选)

[西汉]司马迁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 ,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原至于江滨,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 , 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 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注】①楚之同姓:屈、景、昭氏都是楚国王族的后代。②左徒:楚国官名。③志:记,这里是指记忆力。④伐:夸。⑤三闾大夫:楚国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官。⑥见放:被放逐。⑦哺其糟、啜其醨:吃酒渣,喝薄酒,只徒一醉。⑧瑾、瑜:都是美玉。⑨察察:洁白的样子。⑩汶汶(wèn):浑浊的样子。⑪温蠖(huò):灰尘重积的样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