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九年级历史综合练习(一)试卷

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轻、重工业产量变化简表。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重工业

钢(万吨)

135

535

296

轻工业

棉布(亿米)

38.3

50.5

32

A、抗美援朝的推动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举一反三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设施。阅读下列有关铁路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人民教育版社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1881年,唐山到胥各庄修建一条9公里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真正开端。1895年后十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形成闻名一时的“利权争夺战”。这十余年是中国铁路建设呈现高潮的年份,共修筑8900余公里,列强直接投资和通过货款控制的铁路占上述总里程的85%。清政府在此形势下着手修建了京张铁路。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中国的高铁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推销中国高铁,“高铁外交”席卷全球。

——摘编自《凤凰读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说:“中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按照变化了的时代条件,及时平稳地调整党和国家的发展政策,用不断创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新华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事实雄辩地证明,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年

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4年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01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21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围绕“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