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贵州运河初中2018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学情检测试卷

情境一: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分析: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重要任务是什么?

举一反三
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话剧,是一场场破旧立新的嬗变,也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好者与降敌者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材料二:“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民主工作者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我们科学把政府与市场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理论思维。

﹣﹣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请回答: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设施。阅读下列有关铁路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人民教育版社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1881年,唐山到胥各庄修建一条9公里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真正开端。1895年后十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形成闻名一时的“利权争夺战”。这十余年是中国铁路建设呈现高潮的年份,共修筑8900余公里,列强直接投资和通过货款控制的铁路占上述总里程的85%。清政府在此形势下着手修建了京张铁路。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中国的高铁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推销中国高铁,“高铁外交”席卷全球。

——摘编自《凤凰读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