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崇左、贺州2020届高三语文5月联合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耆,字元弼,开封人。年十一,给事真宗藩邸,及即位,授西头供奉官。尝与石知颙侍射苑中,连发中的。咸平中,契丹犯边围望都,耆与诸将从间道往援,比至,城已陷矣。耆与敌战,身被数创,杀契丹枭将。迟明复战,而王继忠为契丹所执。耆还,因言天道方利先举者.请大举讨之,及上兴师出境之日。帝以问辅臣,以为不可。明年,契丹兵复入,帝欲亲征,耆奏边事十余条,多论兵贵持重及所以取胜者。召还,入对,帝曰:“卿尝请北伐,契丹入塞,与卿所请兴师之日同,悔不用卿策,今领守澶州而未得人,如何?"耆请行。帝喜令至澶州候契丹远近者驰骑往事平会曹州赵谏告耆受金为人求荐礼部贬供备库使潞州都监久之,事稍辨.复官管勾皇城司。帝以看历河未;稔边亨,召耆至宣和阁,问地里险易状。耆因言:“云、应、蔚、朔四郡,间遣人以文移至并、代间,非觇边虚实,即欲熟道路。宜密谕代州,使自云、应、蔚至者由大石谷入,自朔至者由土墱入,余间道皆塞之以示险。”景德罢兵,耆与曹璨等阅军籍,请汰罢癃者。从帝东封。时建玉清宫,耆奏疏谓岸国财力,非所以承天意。从祀汾阴,授威塞军节度使。耆为人重密,有智数,颇知传记及术数之学,言象纬辄中。章献太后微时尝寓其家,耆事之甚谨。及太后预政,宠遇最厚,赐第尚书省西,凡七百楹。家居为曲阑,积百货其中,与群婢相贸易。有病者亲为诊切,以药債之,欲钱不出也。然御诸子严,日一见之,即出就外舍 , 论者亦以此多之。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太师兼侍中,谥荣僖。

(选自《宋史・张耆传》,有删改)

[注]①象纬:指星象经纬,谓日月五星。②外舍:宋代太学三舍之一。初入学为外舍,由外舍而升内舍,由内舍而升上舍。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喜令/至澶州候契丹远近/耆驰骑往/事平/会曹州赵谏告書受金为人/求荐礼部/贬供备库使/潞州都监/ B、帝喜/令至澶州候契丹远近/耆驰骑往/事平/会曹州赵谏告耆受金为人/求荐礼部/贬供备库使/潞州都监/ C、帝喜/令至澶州候契丹远近/耆驰骑往/事平/会曹州赵谏告耆受金/为人求荐礼部/贬供备库使/潞州都监/ D、帝喜令/至澶州候契丹远近/耆驰骑往/事平/会曹州赵谏告耆受金/为人求荐礼部/贬供备库使/潞州都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别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字,表示谦虚;称人用名,表示尊敬。 B、咸平,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初以前无年号。 C、术数,“术”指方法,“数”指气数。《汉书》列有天文、历谱、五行、蓍龟等方面内容。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耆擅长射箭,作战勇敢。他陪皇帝在御苑里射箭,接连射中靶心;支援望都时身体多处受伤,还杀死了契丹猛将。 B、张耆关心国事,积极进言。他提出十多条有关边境战事的建议;进言应抓住时机讨伐契丹;建议淘汰衰老病弱的士兵。 C、张耆深得信任,勇担重任。他跟随皇帝先后去了东部边境和汾阴;在领兵守卫澶州的人没确定的情况下,他主动请缨。 D、张耆学识广博,倡导节俭。他通晓传记等学问,善于观察日月五星,奴婢生病他亲自为她们诊断;反对兴建玉清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以耆历河东,稔边事,召耆至宣和阁,问地里险易状。

②然御诸子严,日一见之,即出就外舍,论者亦以此多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犀首立五王

    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齐谓赵、魏曰:“寡人羞与中山并为王,愿与大国伐之,以废其王。”中山闻之,大恐,召张登而告之,曰:“寡人且王,齐谓赵、魏曰,羞与寡人并为王,而欲伐寡人。恐亡其国,不在索王,非子莫能吾救。

    登对曰:“君为臣多车重币,臣请见田婴。”中山之君遣之齐,见婴子曰:“臣闻君欲废中山之王,将与赵、魏伐之,过矣。以中山之小而三国伐之,中山虽益废王,犹且听也。且中山恐,必为赵、魏废其王而务附焉。是君为赵、魏驱羊也,非齐之利也。岂若中山废其王而事齐哉?”

    田婴曰:“奈何?”张登曰:“今君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中山必喜而绝赵、魏,赵、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为君难其王,则中山必恐,为君废王事齐。彼患亡其国,是君废其王而立其国,贤于为赵、魏驱羊也。”田婴曰:“诺。”

    张丑曰:“不可。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致中山而塞四国,四国寒心。必先与之王而故亲之,是君临中山而失四国也。且张登之为人也,善以微计荐中山之君久矣,难信以为利。”

    田婴不听,果召中山君而许之王。张登因谓赵、魏曰:“齐欲伐河东。何以知之?齐羞与中山并为王甚矣,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欲用其兵也,岂若令大国先与之王,以止其遇哉?”

    赵、魏许诺,果与中山王而亲之。中山果绝齐而从赵、魏。

(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之。其或权位渐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 , 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 , 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 , 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

    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①常:地名,指常州。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唐曰:“成吾志矣!”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迁右赞善大夫。会罢副使,徙知鄜州。召还,为比部员外郎。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雠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诏可。迁正使。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真宗即位,改兵部侍郎。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