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线下物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如图甲所示,M、N为竖直放置的两块正对的平行金属板,圆形虚线为与N相连且接地的圆形金属网罩(电阻不计),板M、N上正对的小孔S1、S2与网罩的圆心O三点共线,网罩的半径为R,网罩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金属收集屏PQ上各点到O点的距离都为2R,两端点P、Q关于连线S1O对称,屏PQ所对的圆心角θ=120°,收集屏通过阻值为r0的电阻与大地相连,M、N间且接有如图乙所示的随时间t变化的电压, ,(式中 ,周期T已知),质量为m、电荷量为e的质子连续不断地经S1进入M、N间的电场,接着通过S2进入磁场。(质子通过M、N的过程中,板间电场可视为恒定,质子在S1处的速度可视为零,整个过程中质子的重力及质子间相互作用均不计。)

(1)、 时刻经S1进入的质子在进入磁场时速度的大小v0
(2)、质子在哪些时刻自S1处进入板间,穿出磁场后均能打到收集屏PQ上;
(3)、若M、N之间的电压恒为U0 , 且毎秒钟进入S1的质子数为N,则收集屏PQ电势稳定时的发热功率为多少。
举一反三
天文学家范·艾伦发现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存在着一个辐射带包裹着地球,这一辐射带被命名为“范·艾伦辐射带”,它是由于地球磁场捕获了大量带电粒子而形成,分为内层和外层,如图1所示。由于地球两极附近区域磁场强,其他区域磁场弱,当宇宙射线进入地磁场后会使带电粒子沿磁感线做螺线运动,遇到强磁场区域被反射回来,在地磁两极间来回“弹跳”,被“捕获”在地磁场中。不过还是有一些宇宙射线粒子可以“溜进”地球大气层,它们和空气分子的碰撞产生的辐射就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极光。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氮和氧,波长557.7nm的绿色和630nm附近的红色极光主要由氧原子发出,波长高于640nm的红色极光由氮气分子发出。(计算时普朗克常量取 , 真空中光速c取

(1)a.求放出一个波长为630nm的红色光子时,氧原子的能量变化(结果取1位有效数字);

b.请说明带电粒子和空气分子碰撞产生辐射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2)图2所示的是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具有轴对称性的非均匀磁场中做螺线运动的示意图,若将粒子沿轴线方向的分速度用表示,与之垂直的平面内的分速度用表示。

a.某时刻带电粒子的 , 所在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如果将粒子从此刻起在垂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一个周期时间内,所到达区域的磁场按匀强磁场(方向沿轴线)进行估算,求粒子在垂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沿轴线前进的距离(螺距)d;

b.实际上带电粒子的半径和螺距都会不断变化,已知带电粒子在从弱磁场区向强磁场区运动的同时,在垂直平面内的速度会变大,在此已知的基础上请用高中物理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带电粒子在从弱磁场区向强磁场区螺旋前进时,分速度会减小到零,并继而沿反方向前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