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陕西省榆林市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卷
材料一:网络文学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网络作家以文化自信树立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自觉意识。网络是传播的工具,文学是传承的载体,二者的结合意味着用最先进的媒介传播最具文化价值的人类文明遗产,从而实现网络文学创作的价值增值效应。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说:“网络文学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精神文明载体,它的素材基本源自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
网絡作家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网络创作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获得驭文谋篇之大端。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网络作家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过滤,然后吸纳精粹,融入文学观念,成为创作素材。特别是那些需用架空历史、异城界面进行艺术设定的玄境仙踪、武侠灵异、主角穿越类小说,更需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辩识能力,基于时代和艺术的需要激浊扬清,去芜存菁,不能宣扬诸如弱肉强食、等级差别、宿命论、种族歧视等错误观念。近年网络文学中那些备受好评之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理解。
(摘编自《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欧阳友权)
材料二: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小说是网络文学中最为成熟也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这与我国绵延久远的重史精神和说史传统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史是网络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更为网络作家提供了厚重的“宝典”,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遗产也为网络写作准备了充足的素材。除了在历史背景中创造读者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之外,借助文学想象返回风起云涌的历史现场,通过审美化、形象化和充满网络特性的书写为民族精神画像,体悟影响历史前进的多重动力,并从激荡人心的历史事件中探寻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理想情怀,从而激发读者的身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是网络文学在新时代的新使命。在历史类型创作中,应当处理好历史的现实性与文学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作家应当尊重已经发生过的历史现实,不歪曲和篡改历史,不向读者传递错误的历史知识,不戏说、丑化和污化曾经为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对建构民族心灵史和精神史有着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网络小说应该在历史的空白处施展想象力,以此探索历史发展更多的可能性,而不能通过反道德反伦理、反人性反理性和反情感逻辑的荒谬故事去验证历史的“不可能性”。
(摘编自《提升网络文学“软实力”,中华文化是“硬核”》桫椤)
材料三:网络小说是以主角为故事中心的。这些主角往往具有传统文化的人格,热爱自由、自立自强、勇往直前、积极有为,表现出儒家担当意识和家国意识。《将夜》(猫腻)中的主角是国家的栋梁,保家卫国,坚守民族大义,为天下苍生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琅琊榜》(海宴)表达家国大义,讲述正义复仇、步步为营的谋略智慧故事。近年来,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不断扩大,《盘龙》(我吃西红柿)《仙逆》(耳根)、《斗破苍穹》(天蚕土豆)等受海外读者欢迎的小说,展现出积极向上、崇尚和平、勇于担当、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网络玄幻小说积极吸收传统文化中瑰丽的艺术想象。作家从远古神话中汲取资源,将传说中的各路英雄神仙及各种灵异法术演绎成雄奇诡谲、情节跌宕的故事,充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对网络小说的滋养还体现在中华灿烂的文人文化对网络小说的熏陶,诗书剑气、琴棋书画、江湖人生等内容的摹写,使作品呈现出古典文化的风韵。中国古典小说中,以诗词写人物命运的写法被网络小说借鉴运用,极大地增加了小说的文气,拓展了作品的意蕴,大量采用诗词是网络穿越小说中常用的“梗”,是以一种新颖方式传播古典诗词。
(摘编自《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周志雄)
材料四:日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芈月传》的作者蒋胜男说:“现在的孩子了解历史基本是通过教科书,我们会尽量让这些故事带领他们走进历史,让教科书的内容更活泼。而且他们是读图时代长大的孩子,对于阅读文言文有一定的障碍,这样做会对他们有引导的作用,比如,对文言文更感兴趣了。这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传统文化的守护和发扬。”在《羋月传》中蒋胜男特意引用了一些教科书中的内容,比如完璧归赵、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商鞅变法,还有《诗经》《楚辞》的篇目。
创作《芈月传》前,蒋胜男刚好看到一个纪录片,有专家对秦始皇兵马俑存疑,认为兵马俑有可能属于宣太后。她觉得,这似乎会更引起大众的兴趣,因此在自己备下的几个剧本中,选择了《芈月传》来写。她希望这个有趣的故事能带着大家认识春秋战国,引起大家对那个时代的百家争鸣,对《诗经》《楚辞》的兴趣。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