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我们会注意作者,但读地图,我们不问作者。我们认为作者是一个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无名好人,我们只面对同样是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好图。其实,每张地图都呈现了作者的权力、意志、成见、偏私、好奇心、焦点、注意力、学识等等。地图在编绘时,编者之间要反复争论,最后画上去的可能是主编一人的见解,而读者却视地图为毫无疑义的公众真理。伍德称这是“人文内容的自然化”。在我们满怀信心地追求图面注记与真实世界一对一的准确关系时,莫门尼亚提醒我们警惕地图中的“白色谎言”,并提醒我们在地图中寻找“被压抑的经验”与“意识形态性扭曲”。

    中国古代地图种类多样,各有侧重,求准确的方面也各自不同。一般来说,大抵有形势图与实用图两大类。《周官》中“天下之图”、“土地之图”就已经大致区分了这两大类地图,它们的用处有别。“天下之图”属于形势图,即所谓“九州之图”、“天下大图”之类。“形势图”只要表现大势,求势而不拘细节,在意识形态上,其主旨是宣扬“声教所及”、“舟车所至”、“普天之下”、“大一统”、“华夷之限”等王朝观念。南宋黄裳曾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目的就是使宋宁宗技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形势图的法统立场,常常不承认“蛮夷”一时占据“中国”的实际性,对它们视而不见,在图上不予表现。故南宋《地理图》不画女真“贼区”的建制,在金人占据并更名为南京的开封仍标“东京开封府”。这种保持正统的传统做法,被俞樾修《上海县志》时所沿用,故县志附图对于“西夷”占据的“洋场”视而不见。“土地之图”一类则趋于实用,绘时主要追求实际地上事项的准确,范围具体,《尚书》所记“洛邑图”、荆轲所献《督亢图》、萧何在秦宫所收图等均属此类,用途是“地讼争以图正之”,“具知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

    地图编制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由地图而地理,我们同样联想到中国古代地理学的政教本质与思想内涵。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流是围绕治国平天下的使命发展的,可称其为“王朝地理学”。为安排好庞大帝国的空间秩序,古人既树立了王朝社会地理的理想主义观念,也解决了王朝社会地理的实际问题。观念包括“九州”、“五服”、“山河两戒”等一系列思想原则,这是古人所理解与追求的“普天之下”。实际问题则包括州郡县体系的创立和道路关隘运河的建设,这是对“莫非王土”的实践治理。在古代地理学思想中多“地理”与“地里”为不同的二者。观念与问题构成“地理”,而“地里”仅指道里远近。若以为古人只晓得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而没有思想观念层面的建树,则是无视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深刻作为。关于地图,朝廷向来重视,所谓内府“版图”、朝廷“大簿”等,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官方文件,对于地图的编制、呈送都有严格要求,而皇帝本人将地图悬于左右、日夜观查的例子也不乏记载。侯仁之先生早已指出,古代的许多地理“志书”都有行政管理意义。中央朝廷的主管官员常常亲自插手地理之术,多或收集图籍(汉朝萧何),或编纂地理志书(唐朝丞相李吉甫),目的都是欲以“纽”天下的纲纪,“制”世上的群生。

    迄今大多数中国地图史研究,多注重绘图技术的发展、提高,注意研究比例尺使用问题、投影问题、所绘河流走向、海岸线走向的准确性问题等,对地图的文化思想背景则相对注意得很少。因而,地图史多被认为属于科学技术史的一部分,而不是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节选自《地图中的权力、意志与秩序》)

(1)、下面对“地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地图体现出了作者的好恶、学识、个性、权力、意志等,也可以表现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深刻作为。 B、地图因为侧重不同而分类不同,中国古代地图从用途分有“天下之图”和“土地之图”两类。 C、地图可以用来宣扬意识形态,可以用于解决实际事务,所以地图历来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文件。 D、地图的编制、呈送、使用等,往往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地理学“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使命。
(2)、下面的内容不能体现中国地理学的“政教本质”的一项是(    )
A、古人借助“九州”、“五服”、“山河两戒”等思想原则,树立了“普天之下”的理想主义观念。 B、创立州郡县的体系,建设道路关隘运河,这些做法是古人以实际行动来实践“莫非王土"这一思想。 C、古人用“地里”一词来指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 D、朝廷的主管官员通过收集图籍、编纂地理志书等方式,来达到统领天下纲纪、管理全体百姓的目的。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学者认为地图中有“白色谎言”,是因为有些地图不拘细节只求形势,影响了地图内容的准确性。 B、南宋黄裳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俞樾修《上海县志》时不表现“洋场”多都是借地图体现王朝观念。 C、形势图在表现内容时一般不关注实际事项和追求具体细节,实用图在绘制时的追求则与之相反。 D、作者认为地图承载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背景,因而地图史应该作为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有很大影响,越是不爱运动的孩子快乐得分越低。而且,不爱运动的孩子经常存在孤独、忧郁、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睡不着等不良情绪或感受。数据显示,不爱运动的学生,各种不良情绪比例更高,尤其是体育成绩下等的学生,孤独、忧郁、神经敏感、情绪不稳定、焦躁、注意力不集中、想叫喊骂人等情绪的比例均高出体育成绩上等的学生20多个百分点。这说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更善于缓解不良情绪。因此,体育较差的学生应多增强运动,使各种不良情绪得到纾解。但是,数据也显示,有近半数(47.1%)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运动量不够。而且随着年级升高,学生认为运动量不足的比例越来越高,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三共上升了30.4个百分点。然而,有的家长、老师为了让少年儿童多学习,减少了运动量,占用了运动时间。这不仅仅是剥夺了孩子的运动,更是剥夺了他们的快乐。

    同样,和谐的亲子关系也会使少年儿童的快乐指数更高。调查发现,有近六成少年儿童经常与父母聊天。年级越高,与父母经常聊天的学生比例越低。相关分析还发现,经常与父母沟通的孩子,快乐指数更高。但是,有超过三成的少年儿童“投诉”父母边玩手机边与自己聊天,近两成与孩子聊天时说没时间,近一成不愿听孩子说话。而且,父母与孩子聊天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日常生活、学习,聊兴趣爱好的比例仅有两成多(22.8%),聊朋友尚不足两成(18.7%),均排位比较靠后。然而,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给他们的快乐带来深刻影响的因素往往并非只有学习,情绪、兴趣、朋友等这些在成年人看来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反而深刻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快乐感受。

    (摘自孙宏艳《影响孩子快乐的因素常被我们忽略》,《光明日报》2017年9月)

    材料二:

    图表:男女生快乐指数比较

    (摘自孙宏艳、田丽《我们的孩子快乐吗》《光明日报》2017年9月)

    材料三: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欧美3国青少年的健康与福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荷兰青少年最快乐,而且快乐程度超过美国同龄人。

    这项调查是针对11岁到15岁的青少年,共有39国约20万的青少年受访。

    调查发现,荷兰的青少年喜欢上学,结交很多朋友,且较少卷入打架和欺凌事件。他们与父母关系良好,自我感觉身心健康。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荷兰青少年普遍都吃早餐。

    至于青少年模仿成年人抽烟酗酒的问题,调查也发现,在39国的受访者中,荷兰青少年很少接触烟酒,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吸食大麻。

    5年前WHO曾调查学龄儿童健康行为,荷兰儿童的表现也是名列前茅,而这次调查中,95%受访的荷兰青少年为自己的生活打及格分数。

    分析荷兰青少年身心健康、生活快乐的原因,负责这项调查的研究员佛雷博格说,青少年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社会因素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她说,荷兰青少年普遍与父母、朋友关系良好,且荷兰的繁荣富裕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青少年感到生活快乐的原因。

    相较于北美洲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青少年,荷兰青少年不挑食,少生病,并且养成了运动的好习惯。

(改编自中新网《调查显示荷兰青少年生活最快乐赶超美国同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83亿,老龄化人数占比也将提高到34.1%。老年群体需看病治疗,这是一大消费群体,促使国家、社会等各个方面对老年人的健康更加关注,而相应的健康服务措施也必须不断完善与实施。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症以及亚健康等趋于增多。目前中国符合健康定义的人群仅占总人口的15%左右,而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则高达70%。尤其在城市白领人群中,有76%属于亚健康状态。

    (摘编自《我国大健康产业现状分析》)

   

材料三:

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前提,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一治一养”一体化防治模式。大健康产业是一种新兴服务业,当下中国大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足5%,与发达国家的10%以上有很大差距。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健康产业提前进入充分竞争阶段,各种新型营销技术不断涌现,许多国外新兴商业模式进入中国市场,各种资金、人才迅速涌入健康产业。随着跨国交通的便捷、互联网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到各目的地求医问药,拉动了医疗旅游产业。据统计,全球医疗旅游产业以每20%的速度保持增长,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一个新兴产业。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特别强调健康美丽新中国。在国民从温饱向健康消费迈进的进程中,保健的意识变得强烈,由此也催生了保健品消费的大市场。有专家指出,未来十年,中国营养保健品的发展,将沿着“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老年人到中青年”“滋补功能健康膳食补充剂”的方向“进化”。

随着国内公众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近几年中国城乡居民保健类消费支出正以15%-3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速度。众多企业纷纷押宝或跨界大健康产业,巩固国内市场,拓展国际业务。

近5年来,国家对大健康产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整个外界环境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基础。尤其是在国家颁布并实施的《国民营养计划》《健康中国2030》等政策的支持下,大健康行业的黄金时期已经来临。

    (摘编自《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前景及行业趋势》)

材料四:

大数据和临床证明将会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改善患者医疗。为患者提供收集、分析和解释健康数据和健康状况服务的制药公司将成为患者参与的新焦点,也是健康产业面临的挑战之一。健康类企业需要具备建立全面、安全的数据库收集和分析健康数据和健康状况的能力,从而识别和满足患者需求。

随着服务费支付方式的转变,健康企业需要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法律和消费者都要求服务及产品透明。健康企业需要保持透明度,不要频繁提价,这有利于重建与消费者、医生和健康保险公司之间的信任,也能够向立法机构兑现成本透明的承诺。成本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健康产业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今,在高度监管的全球健康环境中,标准化、一致性至关重要。各类组织机构都要继续严格遵守全球、各区城健康细分行业的特定法律和规定,保证患者的信息安全。

(摘编自《2018年健康产业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出色的英语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了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我们的后辈可能不会再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我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让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了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构建航天运输体系后的地外资源聚散区、中转站,也是人类走向更远深空的“跳板”,探索开发更加广袤的地月空间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纷纷制定了地月空间发展战略和任务规划。去年以来,俄罗斯、印度、美国、日本等陆续实施6次月球着陆探测任务,传统强国与新兴国家扎堆月球南极地区。特别是美国,正充分调动政府、国际伙伴、商业航天等力量,全力推进“阿尔忒弥斯”计划,试图重返月球,巩固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积极探索地月空间,对牵引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战略意义,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能。对我国而言,从基础条件和研发能力角度来看,有望在月球资源利用层面实现创新发展和国际引领,提升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地位。同时,月球资源领域有望创造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引领我国在空间科学前沿探索和基础性研究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选自《地月空间:宇宙“蓝海”资源“富矿”·战略意义前景广阔》有删减)

材料二: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与山脉河流、土地矿藏等地球资源相比,月球资源有不同于地球资源的特性。

学界一般将月球资源大致归结为物质资源、位置资源和环境资源三类。有形的物质资源包括月球矿产资源、水冰资源、挥发分资源和月壤资源等,可就地取材用于直接支撑月球探测活动、月面工程建造等。无形的位置资源来自月球天然特有的位置,比如在月球布放的天文观测设备,可以开展地球及近地轨道无法展开的大型科学探测活动。环境资源,则是指可利用月球高真空、低重力、大温差等天然环境,支持地球环境难以完成的高精尖科学试验、工程制造等。

当前,世界主要航天国家正在对月球水冰、关键矿产资源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等进行详查,并开展月球水冰提取利用、矿产资源冶炼、原位制造与建造等技术验证,探索实现规模化物资制备和月面原位建造。例如,科学家发现月球具有丰富的氦-3(一种理想的核聚变燃料)、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服务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和设备研制,辅助以机器人月球开采、转运和低成本月地运返,将拉动重型火箭、空间采矿、月地返回、人工智能等技术产业群的创新发展。

除月球自身资源以外,地月空间范围的频率、轨道、能源以及天地交通资源等,都蕴含着再度深刻改变地球生产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妨把全球关注的重型运载火箭比喻为星际“帆船”,通信导航遥感网络体系类似于“指南针”,可以想象,在地月空间广袤的“星辰大海”中,蕴藏着多少未知的资源!

认识地月空间资源的广泛性,需要我们打破思维惯性——月球探测并不只为形成空间移民的能力,地月空间作为人类基于现有科技水平可望而又可即的空间,是我们理解宇宙、试验新技术、驶向星辰大海的“演习场”,为人类打开地理空间“天窗”,能立足长远,解决地球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制约性问题,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选自《地月空间:宇宙“蓝海”资源“富矿”·资源利用潜力无限》有删减)

材料三:

随着网络深度融合、信息无缝传输,地月产业联动发展形成经济生态将从科幻走进现实。颠覆性技术有潜力改变行业规则和发展业态,必将引发新一轮航天变革以至人类生产生活巨变。

在天地交通方面,美国已成功研制可重复使用大推力火箭,大幅降低发射成本、缩短发射周期,使大规模、低成本进出地月空间成为可能。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亚洲最大推力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试车成功并正式投入工程应用;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飞行276天后成功着陆,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火箭,以低成本的液氧甲烷为燃料,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可以期待,天地交通成本的下降,将催生颠覆性技术成果的井喷式增长。

在月球探测和地月空间探索方面,我国早有系统规划。20年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目标。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嫦娥五号实现中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嫦娥六号即将实现全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为认识、开发月球资源奠定坚实的基础。嫦娥七号将着陆月球南极,进行科学探测并寻找水冰。嫦娥八号也计划着陆月球南极,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以外,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与嫦娥七号一起组成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而月球独特的环境,也让人们看到更多应用的可能。比如,出于能源价格与散热考虑,大规模数据中心正在向低电价、低温度地区迁移布局,但我们对算力的需求仍在持续高速增长。那么,能不能将数据中心建在月球?月球有零成本极低温环境,且太阳能资源丰富。如果我们能够实现月球超低温储能、太阳能电池原位制造、大规模量子数据传输等技术的突破,那么,在月球建设太阳能数据中心,将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月球资源的有序开发与高效利用,是撬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杠杆,颠

覆性技术助力打造地月经济圈,形成先进技术探索未知领域、战略资源赋能经济循环的发展新模式。

(选自《地月空间:宇宙“蓝海”资源“富矿”·颠覆性技术助力梦想成真》有删减)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李芝龄先生诗集后跋

清代 梅曾亮

①芝龄先生诗集若干卷,曾亮既校读毕,而做跋其后曰:

②诗至今日,难言工矣。言唐者容,言宋者肆,汉魏者木,齐梁者绮,矜其所尚,毁所不见,舌未干而名磨灭者,不可胜数也。【甲】然则孰探其所从生?曰:空而善积者 , 人之情也,习而善变者,物之态也;积者日故,变者日新,新故环生,不得须臾平,而激而成声,动而成文。【乙】

③今以吾一人之身,俄而廊庙,俄而山水,俄而斋居,俄而觞咏,将拘拘然类以居之,派以别之,取古人之所长而分拟之,是知有物而不知有我也。若昧昧焉不揣其色,不别其声,而好为大,曰不则其境隘,好为庄,不则其体俳,好为悲,不则其情荡,是知有我而不知有物也。【丙】知有物而不知有我,则前乎吾后乎吾者,皆可以为吾之诗,而吾如未尝有一诗;知有我而不知有物,则道不肖乎形,机不应乎心,日与万物游而未尝识其情状焉,谓千万诗如一诗可也。

④然则诗恶乎工?曰:肖乎吾之性情而已矣,当乎物之情状而已矣。审其音,玩其辞,晓然为吾之诗,为吾与是物之诗,而诗之真者得矣。【丁】夫水之恃源也,饮一勺而知海味,其性全也。日月旁魄于三十八万七千里之外,而一隙容其光,神不穷于分也。今先生其性情深厚得之天,其鉴彻万类得之人,情足以充其词,才足以穷其趣,故于诗有兼长而无二弊,读者其以是而求之。

〔注〕①空而善积:贫穷的人善于积存财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