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衢州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题。

小修诗序

(明)袁宏道

    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

    弟少也慧,十岁余即著《黄山》《雪》二赋,几五千余言,虽不大佳,然刻画飣餖 , 傅以相如、太冲之法,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无以异也。然弟自厌薄之,弃去。顾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旁及西方之书、教外之语,备极研究。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其视妻子之. 相聚,如鹿豕之与群而不相属也;其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 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 , 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 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爱念光景,不受寂寞。百金到手顷刻都尽故 尝贫而沉湎嬉戏不知樽节故尝病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且《离骚》一经,忿怼之极,党人偷乐,众女谣诼,不揆中情,信谗齌怒,⑤皆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穷愁之时, 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

(注)①小修: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字小修。②飣餖:比喻堆砌、杂凑。③西方之书:指佛教典籍。④教外:即外教,佛教称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为外教。⑤“不揆”二句:屈原《离骚》:“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言而齌怒。”说人君(楚怀王)不察我忠信之情,反信谗言而疾怒于我。齌(jì),炊火猛烈,引申为急疾。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    视:比照。 B、而诗文亦因之以进    日:每天,一天天地。 C、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    恨:憎恨。 D、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    闾阎:泛指民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弟少慧    吾其还 B、任性发    弃甲曳兵 C、其视妻子相聚    树以桑 D、则虽欲存而不能    瞻之在前,忽在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修特立独行,过着任性自适的生活,他虽然有缺点,但决不虚伪庸俗,这就使得其作品具有“真人”的性情。 B、袁宏道为小修的诗集作序,不仅宣扬公安派的创作观念,还饱含对弟弟才华的尽情赞赏,对其不幸遭遇的深挚同情。 C、袁宏道批评了今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观点,秦汉之人也是因学习《六经》而成就了秦汉之文,这体现出一种文学进化观念。 D、文章中段以“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引出对复古派笼罩的文坛扼杀了创作生机的抨击,兼用排比顶针反问,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百 金 到 手 顷 刻 都 尽 故 尝 贫 而 沉 湎 嬉 戏 不 知 樽 节 故 尝 病 贫 复不 任 贫 病 复 不 任 病 故 多 愁。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

②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问计于卢杞,对曰:“希烈年少骁将,恃功骄慢,将佐莫敢谏止;诚得儒雅重臣,奉宣圣泽,为陈逆顺祸福,希烈必革心悔过,可不劳军旅而服。颜真卿三朝旧臣,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上以为然。甲午,命真卿诣许州宣慰希烈。诏下,举朝失色。

    真卿乘驿至东都,郑叔则曰:“往必不免,宜少留,须后命。”真卿曰:“君命也,将焉避之!”遂行。李勉表言:“失一元老,为国家羞,请留之。”又使人邀真卿,不及。真卿与其子书,但以“奉家庙、抚诸孤”而已。至许州,欲宣诏旨,希烈使其养子千余人环绕慢骂,拔刃拟之,为将啖之势;真卿足不移,色不变。希烈遽以身蔽之,众令退,真卿而礼之。希烈欲遣真卿还,会李元平在座,真卿责之,元平惭而起,以密启白希烈;希烈意遂变,留真卿不遣。

    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各遣使诣希烈,上表称臣,劝进,使者拜舞于希烈前,说希烈曰:“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白之祸,愿亟称尊号,使四海臣民知有所归。”希烈召颜真卿示之曰:“今四王遣使见推,不谋而同,太师观此事势,岂吾独为朝廷所忌无所自容邪!”真卿曰:“此乃四凶,何谓四王!相公不自保功业为唐忠臣乃与乱臣贼子相从求与之同覆灭邪!”希烈不悦,扶真卿出。他日,又与四使同宴,四使曰:“久闻太师重望,今都统将称大号而太师适至,是天以宰相赐都统也。”真卿叱之曰:“何谓宰相!汝知有骂安禄山而死者颜杲卿乎?乃吾兄也。吾年八十,知守节而死耳,岂受汝辈诱胁乎!”四使不敢复言。希烈乃使甲士十人守真卿于馆舍,掘坎于庭,云欲坑之,真卿怡然,见希烈曰:“死生已定,何必多端!亟以一剑相与 , 岂不快公心事邪!”希烈乃谢之。

    丁酉,荆南节度使张伯仪与淮宁兵战于安州,官军大败,伯仪仅以身免,亡其所持节。希烈使人以其节及俘馘示颜真卿;真卿号恸投地,绝而复苏,自是不复与人言。

【注】①馘:左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 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 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 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 -----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 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 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 ,   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 更奏《鸣凤》,奉一 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  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 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 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  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 之见分宜也。  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选自侯方域《马伶传》)

【注】分宜:严嵩。严嵩为江西分宜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靖遂陈图萧铣十策。有诏拜靖行军总管,兼李孝恭行军长史。武德四年,大阅兵夔州。时秋潦,涛濑涨恶,铣以靖未能下,不设备。诸将亦请江平乃进,靖曰:“兵机事,以速为神。今士始集,铣不及知,若乘水傅垒,是震霆不及塞耳,就能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禽也。”孝恭从之。舟师叩夷陵,铣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不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贼委舟敢掠,靖视其乱,纵兵击破之,取四百馀艘,溺死者万人。即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超江陵,城而营,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士四千。孝恭军继进,铣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
    太宗践祚。突厥部种离畔,帝方图进取,以兵部尚书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劲骑三千繇马邑趋恶阳岭。颉利可汗大惊,曰:“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于是帐部数恐。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夜袭定襄,破之,可汗脱身遁碛口。帝曰:“李陵以步卒五千漠,然卒降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颉利走保铁山,遣使者谢罪,请举国内附。以靖为定襄道总管往迎之,又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抚,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虏必自安,若万骑贪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行遇候罗、皆俘以从、去其牙帐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馀级,俘男女十万,禽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禽以献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材料二: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摘自《孙子兵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