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宜春市五校2024届新高三7月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 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 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 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 -----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 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 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 ,   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 更奏《鸣凤》,奉一 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  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 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 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  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 之见分宜也。  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选自侯方域《马伶传》)

【注】分宜:严嵩。严嵩为江西分宜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

师也。

B、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

师也。

C、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

师也。

D、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

师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马伶姓马的演员。伶:古时称演戏、歌舞、作乐的人,也称"优"。史载,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乐官为伶官,后来也将演戏为生的艺人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人 B、金陵,今南京,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成为古代许多帝王建都之地。东西两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此建都,故有"六朝古都"之称。 C、文中的“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 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D、传记是指真实而全面地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从传记与史书的关系看,我国古代 的传记主要有史传和史外传两类。史外传是不附于史书,以单篇流传的传记。又称杂体传。.《马伶传》属于史外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伶技艺精湛。马伶是金陵梨园的艺人,当时金陵梨园有名的艺人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兴化部的李伶、华林部的马伶。 B、马伶耻为人.下、自强。马伶在第一次对垒失败后,戏未终场就遁走了,到当今相国顾秉谦

门下去学习,三年后技艺大进,在第二次竞技中大获全胜。

C、马伶刻苦学习,努力探索。马伶面对技不如人的事实并没有气馁,而是远走京城,不惜为

人奴仆,刻苦学习,终于塑造出了深受观众赞赏的舞台形象。

D、马伶对艺术有独特的认识。马伶认为要使技艺达到一定的境界,除了要刻苦学习外,还要深入生活,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②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①,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②,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之。

    李牧至,如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③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令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代雁门:地名,代地雁门郡。②收保:把人马物资收拾起来退入堡垒中固守。③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者赏五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勇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