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电动汽车把城市热量“开”出去

      ①热岛效应通常造成城市中心温度升高,影响空气流通和天气变化,由湖南大学黎灿兵教授、曹一家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用电动汽车代替传统汽车,不仅具有降低城市温度的潜力,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②黎灿兵及其研究团队选取北京作为实验城市,根据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他们发现电动汽车每英里所释放的热量是传统汽车的19.8%,如果全部更换为电动汽车,那么北京市的城市热岛强度可以降低0.946摄氏度。

      ③与传统车辆相比,电动汽车行驶每公里释放的热量要少很多,这有助于缓解夏天大都市的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多由人类活动造成,使城市比周围乡村温度高。让北京市民记忆犹新的“7•21”暴雨就是受热岛效应影响而产生的,当时,北京城市地区气温比周围郊区或农村高出0.56℃至5.6℃。这些多余的热量破坏了城市空气循环的稳定,并促进降水云层的形成,使降雨量增多,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灾难性的暴雨气候。

      ④目前,电动汽车是否可以帮助应对全球和地区的气候变化依旧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虽然电动汽车在行驶时其排放量远低于传统汽车,但是一部分人认为,制造电动汽车的过程要比制造传统汽车的过程会产生更多的污染。因此,黎灿兵认为,如果要真正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多方面工作,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当然,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主要是为应对石化燃料日益减少的危机,而这种替代还拥有“诱人的”附加值——降低城市温度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这无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气候问题。

(摘自《科技日报》2015年3月20日)

(1)、有哪些理由表明电动汽车能把城市的热量“开”出去?请分点概括。

(2)、第②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④段划线的“全部”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4)、解决城市热岛效应,除了关注汽车以外,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请写下来。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 回答1-3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苏轼和辛弃疾作为宋代词坛上的杰出代表,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历、理想追求和文化人格不同,苏词和辛词在人生境界、精神意蕴、词作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苏词呈现的是生命体验,其作品蕴涵着深邃的哲理性和美感,易于引起欣赏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辛词呈现的是人生体验,其作品具有浓烈的个性色彩和现实精神。

       ②苏词与辛词人生境界的不同主要源 自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

       ③苏轼志向远大,但仕途坎坷,屡遭摧残,长期徘徊于生命的边缘。政治斗争的阴暗、险恶,使苏轼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于是他不再执著于在现实中确认自我的社会角色与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把儒家的入世之志与道家的旷达圆满地融合在一起。辛弃疾是一个失去家园的人,他对国家强盛的渴望远比一般人要强烈,雪洗国耻,恢复失地,拯救民族危亡是其不灭的理想与毕生的追求。对他来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自觉担负起救世济民的神圣职责,即使受到压制,也始终不言放弃。在他看来,人生的价值即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理想抱负,因此,他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

       ④苏词与辛词的精神意蕴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理想追求不同。

       ⑤苏词呈现的是生命体验,主要表现的是超功利境界。苏轼超然物外,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将积极入世和超越世俗融为一体,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这些在士大夫心灵上相互纠缠的矛盾,构建了自己审美化的人生观。辛词呈现的是人生体验,主要表现的是功利境界。辛弃疾不可能像苏轼那样以旷达的胸襟、超然的态度来追求精神的自由。他是一个勇敢、坚定的抗金英雄,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纵横疆场、荡平敌寇、收复失地的愿望。但南归后他却被大材小用,他的智谋韬略和爱国之心都被统治者忽视了。

       ⑥苏词与辛词词作风格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人生体验不同。

       ⑦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词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人生体验的再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词人中秋把酒,以一颗自由的心灵和月亮对话,其把酒问月既是对人生和宇宙本体的深层叩问,也是对自由精神空间的寻觅。苏轼既不 执著于现实,也不脱离尘世,只是走向内心。在他看来,生活并不完美,人生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只要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生活,就能催生出生活的热情和美好的情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坚信美好的祝愿总能够给人送去温馨的慰藉,使心灵获得一份难得的静谧。

       ⑧辛词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人生体验的生动写照。“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清秋时节,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土,触景伤情,满目凄然。晚秋的落日、失群的孤雁、残破的山河、危殆的国势,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交织在一起。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光阴虚度、壮志未酬慨叹……种种愁绪无法排遣,只能借拍遍栏杆来发泄徒有雄心壮志而无处施展的激愤。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所引发的情感波澜与知音难觅的悲凉交融,酝酿出强烈的精神震撼力。因此抒发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悲伤,就成为辛词的重要内容。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下面小问题。

老师!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必然部分。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词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

巫山文旅委准备开展“休闲旅游去哪里,神女巫山等着你”的旅游推介活动,并选取了巫山本地作者吴奎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下面这篇文章作为推介依据。请你参加本次推介活动,并依据这篇文章完成下题的推介任务。

拔节的巫山城

我的家乡重庆巫山县,坐落长江边,矗立大山中,因山而名,因水而兴。

我生在巫山县乡下,小时候曾经问母亲:“县城在哪里?”母亲思忖半天,用手指着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说:“在山那边。”母亲曾去过一趟县城,她先走三十公里山路,又坐了二十多公里汽车,再乘船走六十公里水路,花了两天时间才到达县城。仅去过一次县城的母亲辨不清县城的方位,却能绘声绘色地讲述县城的繁华。我听得入神,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向山的那一边。

上世纪90年代,我考取巫山师范学校。报到那天,我在父亲的陪护下,沿着母亲当年进城的路线来到县城。傍水而建的巫山县开阔了我的眼界。县城虽小,却有两千多年历史;街道虽不宽,却游人如织。每逢周末,我们几个同学最大的乐趣就是逛县城:爬百步梯,走东门坎,穿南门洞子,过西门桥,你追我赶,笑声飞扬,饿了买点小吃充饥,累了坐在长江边小憩。至今,关于县城的记忆始终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2001年,因兴建三峡工程,坐落在长江边上的巫山县城开始整体搬迁。巫山县城长高了,从海拔七十三米后靠到海拔一百七十五米的安全水位边上。巫山县城也长壮实了,从一平方公里拓展到七平方公里。置身于新城,旧城的老街名、老店铺名、老作坊名随处可见,弥漫着浓浓的乡愁;广东路、深圳楼、宝安学校新建而成,诉说着对口支援的情谊。

2019年,巫山机场通航,这座海拔一千七百多米的机场被称作“云端机场”,打开了巫山向外的空中跑道。距机场不远的摩天岭,海拔一千四百多米,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夏季清凉宜人。仅用四年多时间,巫山县在这片山地上,建起一座森林生态康养城。每到夏天,不仅当地人从山下赶往山上纳凉避暑,湖北、河南等地的游客也纷至沓来,乐享开门见山、推窗见绿的自然之美。

依山而建的巫山新城发挥山的优势,做足“山”字文章。神女大道从长江边直插半山腰,全长二百四十二米,梯步五百七十六步。当地人每天沿着步道上上下下,乐此不疲。站在神女大道遥望巫峡,一江碧水,夹岸青山,尽收眼底。神女大道旁边是一座座森林公园,里面的步道由石子镶嵌而成,亭子用实木造就。每到傍晚时分,结伴走路、相约慢跑、唱歌跳舞的人群聚集在公园里,好不热闹。

如果想走得远一点,跨河过桥便可来到与县城遥遥相对的长江和大宁河交汇处,当地人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宁江渡”。巫山县采用坡地绿化方式,以乔、灌木为主,配置护岸林带景观,打造了一个观景平台。坐在观景平台上,看江水流动,听鸟鸣啁啾,整个身心都轻松下来。

山上一座城,山下一座城,山脚一江碧水,串联成一幅山水港湾新画卷。置身于这座节节拔高的城市,无尽的风光需要我们慢走细品。我就习惯于走路上下班,这样可以看大街上巫山烤鱼、巫山药膳餐饮店的气场,巫山脆李、巫山恋橙、巫山葡萄的卖场,红叶节、越野赛、村歌赛的人场。每次与友人相约攀登神女大道,仰望山顶之城,回望一江碧水,我都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澎湃着的活力……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3月,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父母,乃教人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取材于《宋史·文天祥传》)

【丙】

绝笔诗【注】

周文雍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取材于《革命烈士诗抄》)

【注】绝笔诗: 1927年4月,周文雍任中共广州地下市委的负责人。1928年1月27日。被捕,拒绝投降,在狱中墙壁上写下这首诗。2月6日,在红花岗刑场英勇就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