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运河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一:李鸿章对日本公使说:“对于近代贵国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行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请回答:
自从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强大,一个民族反对派开始出现。多次起义失败后,国内的不满情绪终于在1911年凝聚成了一场革命,皇帝不得不退位,中国成了共和国。
各种不同的派别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这个国家。《新青年》派从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希望,1921年夏,他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后来)领袖是毛泽东(1893~1976年)。他虽然遵循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但主张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共产党和国民党)两个政治阵营都组建了自己的军队,相互进行了多年的战争……在1946年爆发的内战中,共产党得到了千百万农民的支持,战胜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世界历史》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则一经庚申圃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置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下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关键词。
材料一 戊戌变法阶段,从教育层面开始,切实变革封建社会的晦暗现象……引进西方科目及科学,光绪皇帝准许创办京师大学堂……除此之外,由于变法提倡者坚定“文化革新”,使各类文化社团、报社等组织兴起,运用文化传播思想,传扬西方思想与文化,使当时我国思想发生改变。
——摘编自李志英《戊戌变法后中国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这场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政治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摘编自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