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度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卷(二)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使奢靡之风逐渐盛行 B、有利于生活习俗西化 C、淡化了传统等级观念 D、社会上交际活动增加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直统二年庚戌学历》(阴历)

《民国二年新学历》(阳历)

正月初十

皇太后万寿

  

正月十三

皇帝万寿

  

二月十四日

国耻纪念日(光绪戊戌德国占租胶州湾定约)

3月9日

国耻纪念日(光绪戊戌德国占租胶州湾定约)

 

 

3月10日

国民纪念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三月初一

纪念日(光绪丙午宣布教育宗旨)

  

七月十三

纪念日(光绪丙午颁诏预备立宪)

  

七月廿四

国耻纪念日(道光壬寅与英国战败订立《南京条约》)

8月28日

国耻纪念日(道光壬寅与英国战败订立《南京条约》)

八月初八

国耻纪念日(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犯北京咸丰出狩热河)

9月22日

国耻纪念日(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犯北京咸丰出狩热河)

八月十六

国耻纪念日(光绪甲午与日本海战陆军败绩)

9月15日

国耻纪念日(光绪甲午与日本海战陆军败绩)

八月廿七

孔子生日

  

九月初一

纪念日(宣统乙酉各省咨议局成立)

  

 

 

10月10日

国庆日(武昌起义)

 

 

1月1日

国民纪念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月12日

国民纪念日(宣统帝退位)

 

 

2月17日

国民纪念日(民国南北统一)

注:上述表格是《教育杂志》于1910年和1913年登载的“学历”,即学校一年中各项仪式的日程表。表后并附有说明:“每届纪念日,或于下午最后一时间停课开会,为学生演说当时之历史,或不停课而于课毕后延长一时间以内行之。演说之际,当以今日情形互相比较,于养成国民之爱国心,大有裨益。”

【近代民族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一:19 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踏碎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也唤醒了中国人保家卫国的强烈民族意识,民族主义的情愫以各种方式在不同社会群体身上表现出来。甲午之后觉醒了的民族意识在巨大的民族耻辱感的推动下,借鉴西方近代思想,逐渐走出了传统的狭隘民族主义的藩篱,尝试着以西方的民族主义来革新本民族的国民性时,就意味着这个民族学会了用世界的标准,而不是以民族的标准来衡量一切,这一阶段资产阶级对民族主义有了全新的把握,对民族主义的内涵进行了全面提升。

——摘编自马俊林《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现代化》

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传统的民族矛盾转化为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命运不仅激发了中国各族人民保卫祖国、保卫民族生存的共同责任感,也促使各族人民在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走到一起在反帝反封建的大前提下,民族意识的民族性与社会性取得了一致。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高度一致,保卫国家主权与维护民族独立是一体两用,交融无间。近代民族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是民主主义的一部分,近代革命具有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双重内涵。推翻封建专制,进行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近代化的根本方向,也是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本质特征。在近代的历史条件下,人民解放也是与民族的解放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民族的解放,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

——摘编自张翠仙,郝保权《略论近代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影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