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度初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Ⅳ

现代文阅读

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龙应台

      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说:“我不认得这里,我要回家。”

      身为医生的弟弟本来像个主治医师一样,背着两只手走在后面,就差身上没穿白袍,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说话时,脸上不带表情,看不出任何情绪或情感,口气却习惯性地带着权威。三十年的职业训练使他在父亲临终的病床前都深藏不露。

      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戚戚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的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向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大跨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戚戚低头走起碎步来。

      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霎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

      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旅人,构筑了一个虚无的意象,给读者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迷惘,表达了作者对妈妈青春不在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慨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旅人,构筑了一个虚无的意象,给读者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迷惘,表达了作者对妈妈青春不在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慨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比作旅人,构筑了一个虚无的意象,给读者以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迷惘,表达了作者对妈妈青春不在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慨叹

      火车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键,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一纵列座位伸向模糊的远处。她转过身来看往后方,列车的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门后头的深浅。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只有动荡不安的光,忽明忽灭、时强时弱,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像闪电一样射进来。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1)、赏析文题。

(2)、请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结合语境,品析语言

①“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②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4)、文中妈妈为什么对她所待过的熟悉的地方感到陌生呢?她要回的家到底是哪里呢?

(5)、爸妈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 可是爸妈也经不住岁月的沧桑 他们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看着与我们渐得渐远的父母,我们又该如何做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野百合的春天
       ①终于,我这个丢失草地的蒙古人看见了梦中的水草丰美,长天辽阔。那时节,正是空山一场新雨的夏日午后,一望无际的草原在我脚下汹涌着忧郁的绿涛,夹着草香的清风传递着悠扬的牧歌。天蓝云白,恰似硕大的蓝水晶里浸了片片水银,远处阳光下白得发亮的蒙古包又如朵朵白蘑散落草丛。
        ②美景如斯堪称经典了,我很想唱几句歌,但终究没有开口 , 因为感受到美梦成真、心满意足的同时,“不过如此”的平淡乏味感也涌上心头。或许,总是渴望超越平凡生活的我,潜意识中更期待不期而遇的美丽。“让我们爬爬山吧,这座山叫温根山”,同行的当地蒙族朋友拉回了我的思绪。翻过岭,放眼这座因过分沉静而一直被我忽视的山,我的嘴巴立刻张成“O”型。
        ③满山满坡的野百合        
        ④在寂静的山谷,一丛丛一簇簇的野百合开得勾人心魄。浅淡的粉,纯粹的白,明亮的黄,或恣意盛开,绽放出生命的活力,或含苞欲放,展示一派端庄清洁。一阵风过,满山的百合侧首在高而直的绿茎顶端,对我们轻呼浅唤,纯真无邪地笑。近看是由多片花瓣团成漏斗的形状,淡黄的花蕊藏在深处,再加上叶片上闪闪的水珠和若有若无的幽幽香气,让我想起了历经生命风风雨雨的洗礼之后,沉静平和却依然鲜活清新的脸。
        ⑤“当我去即山,山早已来即我,我们终于相遇。”张晓风的文字写出了我此刻的心情。野百合,我们终于相遇,让我以自己的心事读你,(A)你在萋萋绿草中悠然绽放,在轻轻晓风里摇曳娉婷,在凄清冷雨后飞彩流光,一分澹然落寞,两分陶然自得,七分盎然浓烈。你旺盛的生命力昭示出信念的力量,你绝美的姿态演绎了奇迹的出现,你独自绽放的执着与自在,更奏出既深入其中又能超然物外的华采生命乐章。百合,在我靠近你,跨越千万里时空对你默默的凝视与倾诉中,我读出了你蕴涵的生命深意,在我心中你已经幻化为至纯至美的象征,幻化为执着的信念,幻化为百年不遇的奇迹并成为奇迹会出现的明证。
        ⑥这不期而遇的野百合的美丽,不经意间因之带来生命感悟的惊喜更如巨浪排空。所以,我想对那些像我一样曾经失落常常悲观的朋友们说:生命中,总有值得相信的人和事物,生活中有真爱有至美有奇迹,会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虽然它可能迅若流星,一闪即逝,但生命的夜空会因此而璀璨。
        ⑦开在寂静山谷中的百合带给我如沐春风的启迪。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却觉得山中百合将我变成一个生活的智者。下山离开的时候,我两手空空却身心净朗。再回首,一山婆娑而沉静的美丽铸存成心底永恒的春天。我愉快的歌声散掷在离离草原上:“就算你留恋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寂静山谷里野百合的春天,别忘了,寂静山谷里野百合的春天……”

阅读《风筝的心》,完成下列题目。

风筝的心

朱成玉

        ①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却空空如也。莫非是与这城市积下了太多的仇怨,连云都躲藏起来,不肯给城市的天空一点梦想的色彩吗?

        ②而我依然仰望,寻找那些飞翔的痕迹,寻找那只要一点点风就可以抖擞起精神来的风筝。

        ③再次见到风筝,是在三月最破败的小巷。一些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欲要飞翔的念头,被一群孩子们嫩小的手提着,轻轻地,飘在一人多高的风里。

        ④孩子们必须奔跑,因为只有奔跑才可以带来风。

        ⑤老人们说,放风筝可以放掉人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晦气,只剩下美好的愿望。人们相信,这些用心灵里最珍贵的情愫扎出来的梦想之鸢,可以把种种美好的愿望传达给上帝。

        ⑥小时候没有卡通没有电脑,却有广阔的草地放风筝。如今,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却再也腾不出时间和空间纵情奔跑,纵情释放他们的梦想。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补习培训填充,所有的空间都被钢铁水泥占领。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

        ⑦孩子们在巷子里终于跑累的时候,其中一个把风筝举过头顶叹口气说,有风多好,有风它就能飞上天空了。另外几个孩子也如泄了气的皮球,蹲到地上,不停地抱怨着——风都哪儿去了?

        ⑧风都哪儿去了?孩子的话让我不禁一怔。风,被高高密密的楼群阻隔在外面;风,被机器的轰鸣赶往别处;风,藏在遥远的记忆里;风,躲进有歌谣的童年。小时候,我的风筝可以放得比云朵还高。在那么高的天空上,我的风筝和白云窃窃私语,那是我儿时最美丽的花篮,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晃来晃去。

        ⑨风筝飞不起来,然而它们却是这座城堡里唯一长着翅膀的鸟了。它们醒着,心怀世界上最单纯的愿望:只要一点点风,只要一点点可以飞翔的天空。

        ⑩天空不冷清,风筝不冷清,冷清的只有风筝的心。风筝,这春天里的邮票,何时能为孩子们邮寄来春天?

        ⑪不知为什么,看着这些无法飞上天空的风筝,我的心里异常难受。尽管这是一些廉价的风筝,用最普通的材料制成,大概两三块钱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商店里买到,但我还是希望它们能飞起来。这种希望点燃我心中隐匿了许久的渴望飞翔的念头。我对孩子们说:“明天早晨在这里等我,我领你们去一个可以让风筝自由自在飞翔的地方。”

        ⑫那个晚上,我挑选了最结实的竹签和最漂亮的桃花纸,精心制作了一个美丽的风筝。这是对童年的牵挂。我尽可能地将生命中所有美丽的色彩都绣到风筝的翅膀上,再扯一根长长的思念的线牢牢拴住它。我知道,我的童年不会走得太远。

        ⑬风筝上的那些花朵,鲜艳得就像那群孩子的脸。我仿佛听见了风筝在说:给我一点点风,给我一点点与梦有关的颜色。

        ⑭第二天一大早,我带上亲手制作的风筝领着孩子们去了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打开风筝,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然后奔跑、奔跑,风来了!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

        ⑮我手中的线轴飞快地旋转,我的风筝追上了云朵,正在向它打听童年的消息。很多人站在那里不再走动。很多人仰起了头。很多人高声喊到:“快看,多美的风筝!”那一刻,我感觉到,适合风筝飞翔的风来了。那些安静的、优雅的心灵回来了。其实,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年我十四岁

       ①我爸爸是搞地质的,经常出差。妈妈是教师,每晚都要在灯下忙碌到深夜。我一个人总是很寂寞。

       ②转眼爸爸出差快一年了,还没回来。虽说每星期都有一封来自新疆的爸爸的信,不过我还是很惦记他,特别是我那艘“幸福号”船模快要进入装配阶段了,没有爸爸帮忙我是做不成的,而明春就要比赛了。

       ③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一个人在家。一位叔叔来敲门,说他是爸爸的同事,从爸爸那儿来。

       ④“你爸爸,不简单!”他看着我,说话时声音很轻,“一名工人用电焊枪点烟,结果火星溅到尼龙篷上,帐篷烧起来,工人逃了出来。可你爸却冲进去,里面有三只氧气瓶!终于,最后一只氧气瓶也被推了出来,避免了一场灾难。”叔叔被烟呛住了,呛得眼圈发红,“要是我早回去一步帮他,那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⑤“发生什么了?”我打断他的话。

       ⑥“哦……他也没什么……只是……受了点轻伤……”从他含糊的话语中,我察觉到什么,“不可能,爸爸还经常给我写信呢!”

       ⑦“这些信都是你妈妈要求我模仿他的笔迹写的……”

       ⑧哦,妈妈!我明白了,为什么妈妈房里那盏小灯曾熄灭了整整一周!听叔叔说,那天是七月十三日下午四时,那时我在干什么呢?我打开日记本翻到那一页:“下午和妈怄气了,她忘了给我买月牙边的手帕了……”可这当儿,烈火正在把爸爸吞没。当大火烫着爸爸的眉毛、头发时,他疼吗?谁替他轻轻吹呀?我扑在叔叔的怀里大哭起来。我感到很对不起妈妈。

       ⑨当我的目光落到那艘未完工的“幸福号”上时,心里一阵冰凉,我举起它往地上一摔,碎了。

       ⑩这时,妈妈回来了。她一进屋就看到“幸福号”的残骸,问怎么回事。“我不留神把它摔坏了。”我淡定地回答,“放心,我可以重新再做。”之后,我回到自己的房间去……

      ⑪第二天清早,我早早地起床,待妈妈起身,我已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妈妈,我快十四岁了,都成大人了,有些事,让我分担好了。”我用微笑回答妈妈惊异的目光。

      ⑫不知不觉间,草木又变得一片葱绿——春天来了!

      ⑬区船模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比赛开始,我重新做的“幸福号”起航了!瞧,它迎着阳光稳健地行驶,勇敢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障碍。最后,我获得了冠军。

      ⑭正如妈妈所说,一个人永远有没完没了的考试。我的第一次严峻考验就这样圆满结束了。我记住了一点:经得起磨难的人,总能得到胜利!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镰中岁月

耿立

    ①回到老家木镇,看到老屋的墙上还挂着一把像锈蚀月牙的镰刀,逝者如斯,缄默无声。

    ②父亲不在后,镰刀也失去了生意,只木把上的油汗还在,铭记着主人当年的恩遇。

    ③想到多年前,天还未明,和父亲下地去割麦子。父亲的镰刀在油石(一种质地细腻的磨刀石)上磨过,闪着冷凛的寒光。那是农人的重大行动,要用血肉之躯与那些麦子进行一场损耗与杀戮。

    ④麦子被割倒,但父亲的手上、胳膊上、腿上、胸膛上,也会被麦芒、镰刀、绳索所伤害,留下淤瘢,留下红肿与浓痰和咳嗽。也许这就是命运﹣﹣互相制约,消耗磨损,麦子的命运,也是父亲的命运。

    ⑤在割麦前,天气暧昧的春夜,躺在床上,隐约听到村外的青蛙叫。那时,我看到父亲坐在院里抽烟。尔后父亲吆喝着牛驴,在田地里一遍一遍地循环耙(bà,用农具弄碎土块)地,直到田地里没有一块拳头大的土块,直到田地坦荡如砥为止。耕过的地必须耙,把那些草啊、庄稼的宿根啊、砖头石子啊耙出去,那样庄稼会舒服。

    ⑥麦子拔节或扬花的夜晚,父亲会披件夹袄到田野里,坐在田埂上,随意扯一把草垫在屁股下,也不管那草的干湿。A那时的夜极静,有时星子就像要落在怀里;没有星月也无妨,要的就是夜的静谧与神秘,把一切的嘈杂和琐碎都隔开,像给整个乡村拉了个幕布。父亲点上一支烟,听来自田野的声音﹣﹣B那时的麦子就如换嗓期的少年,骨节开始变粗,嗓音开始变粗,好像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和密码,他们都争着发言。那些麦子的叶片,一个个像举起的旗子。麦穗呢,在南风的撩拨下,越发鼓起身子,展示出幸福的模样。

    ⑦那夜静得出奇,但静的下面是动,是爆发。麦子的拔节和扬花的声响,又是这大静与大美的陪衬。那些静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氛围和气场。父亲就是在这样的场景里,潜伏,也像一株草。当看到父亲伸懒腰的时候,你觉得那老骨头,也像受了麦子拔节的蛊惑。与土地厮守的人,何尝不是土地上的一茬庄稼呢?

    ⑧我想起父亲磨镰的神情,那种肃穆和庄重。有星月的时候,父亲把油石放在屋檐下水盆里,那星子就漂在水盆里。父亲用手撩一些水在油石上,一下一下把休眠了半年的附着在那些铁中的钢性、锋利唤醒。

    ⑨我们那里的人,不说割麦子,说的是杀。父亲对生命充满的是敬畏,他不想因为镰刀的钝,而在杀麦子的时候,增加麦子的苦痛。

    ⑩田垄间的父亲比平时瘦小了,恭敬了。他放慢脚步,好像怕惊吓了黄熟的麦穗。这时的麦粒,颗颗饱满,如汗珠子从土壤里升起,一齐附身在麦穗里。是啊,对人的汗珠怎能轻蔑和随便呢?这些汗珠是有尘土味的。人也是从尘土来的,都是同一路径的弟兄,说不上谁高谁低

    ⑪父亲左手把麦子揽在怀里,右手的镰刀只是轻轻地一挥,麦子倒下。那时往往是天未明,叶上的露珠,就滴滴答答地回归到泥土,顺便把人的裤子打湿。把裤腿挽起来,那麦芒就如针尖一样刺人。割麦子的早晨是从黑夜开始的,相当漫长。我跟着父亲,往往只是弯着腰割一会儿,就觉得腰要折了,而父亲没在麦田里。在天色微明的田野上,只是看到麦子一片片倒下,父亲低着头,好像眼睛里只有麦子和泥土,好像他们在童话的世界里对话一样,麦子会开口,泥土也会开口。泥土感谢父亲把它身上缠绕的草啊蒺藜啊拿走,把硌骨头的砖石拿走;麦子也感谢父亲的照料,给他们以水,为他们捉虫子。

    ⑫但我知道,父亲也是把自己看成一穗麦子。他们都是来自土里,沉静是一样的,朴实是一样的,都是泥土一样的肤色,这是生活的本色。不背叛自己的来路,只这一点,就值得尊重。

    ⑬后来父亲去世了,镰刀也失去了用场。我有时也回到木镇去,那多半是清明或者旧历的年底,有时把墙上的镰刀拿下来,用手指肚蹭一下镰刀的刃,涩涩的,不再锐利,满是苍茫。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22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里的雨

    ①入夜的山里一片寂静;如墨的夜色中看不见任何事物。山里的人睡得比较早;忙碌了一天;都已经疲惫了。只有不知名的虫儿仍在与黑夜玩耍;时不时听到它们欢快的笑声

    ②梦中;被一阵淅淅沥沥的响声惊醒;是下雨了它趁着人们熟睡的时候降临。很快;屋檐便滴水如注;窗外仍然是看不见的一片黑暗;只能感受到密密麻麻的雨点;打着屋外的芭蕉树;浇透了这片土地梦里的人们仍然在熟睡;而梦醒的人已然清醒;静静地聆听窗外的雨声;感受这场天地间的藕断丝连。

    ③天亮了;大山从黑夜中醒来;雨仍旧没有要停的意思;只是已经变小了。远处的山峰笼罩在薄薄的雾里;周围的房屋掩映在茂密的竹林丛中;几处人家炊烟已经升起;飘浮在竹林上空。田里的秧苗挂着串串水珠;地里的青菜绿得发亮。屋前的青石板小路上淌着小水涡;雨滴落在上面;荡开小小的一圈波纹屋后的小水沟欢快地流着;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自然。

    ④山里的人们吃过早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家禽牲畜也开始了一天的活动。狗摇着长长的尾巴舔食着瓢里用开水泡过的锅巴;成群的鸡从笼圈里被放出来;啄食着主人撒在地上的苞谷米;时不时张开翅膀使劲儿地抖擞着被屋檐水打湿的羽毛。牛被牵出来;哞哞地叫着;也许是一夜饿了。人们戴着斗笠;披着油纸;扛着锄头走向田间地里;田坎上泥泞湿滑鸭子在水田里游来游去。

    ⑤这场雨是温柔的;而一年四季、春去秋来;上天始终用它多变的风格浇灌着这片贫瘠的土地。

    ⑥初春;当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时候;一场缠绵的细雨如期而至;山里的人们用勤劳的春耕迎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杜甫的这首《春夜细雨》来描述它再合适不过春天的雨是静默的;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⑦盛夏;午后的太阳毒辣地照射着无精打采的花草树木;蝉在树上懒洋洋地嘶鸣;田里的水已接近枯竭;地里的莱苗都快渴死了;牛躲在树荫下歇凉;不时用尾巴拍打着身上的苍蝇。很快;天空变了脸色;太阳躲进云层;乌云密布;一阵电闪雷鸣过后;豆大的雨滴降落在干燥的土地上;激起一片尘埃。继而瓢泼的大雨倾盆而下;打得水稻弯了腰。急促的雨点在天地间拉起厚重的帷幕;苍茫而壮观。持续了一个多时;雨骤然停了;云渐渐消散;太阳又露出脸来;泥土被雨水沁透后变得饱满;花草树木被雨冲刷过后变得精神了;田里也装满了水;一切又恢复了生机。

    ⑧深秋;是收获的季节;却也是最苍凉的。收割完的田里散落着捆绑好的谷垛;草已经慢慢变黄了树上的叶子随风飘落。一场秋雨一场寒;人们早早地穿上了厚衣服;尽管雨不大;可也淋湿了刚耕好的土地;一脚踩上去鞋子沾满了湿土;黏在鞋底;抖都抖不掉。这种天气不适合栽种油菜。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了馒头大小的柿子;有的已经黄了;掉在地上;几只蜂在上面徘徊。有的柿子还是青的。

    ⑨隆冬;更萧瑟了;周围已变得光秃;到处是裸露的黄泥土。难得一见阳光;早上一觉醒来天空就飘着雨;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下的;山里的空气更冷;这种阴雨连绵的天气更适合待在屋里烤火。但是山里的人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地里劳作;头顶着稀疏的雨;暴露在空气中的脸和双手被冻得通红;时不时哈口湿润的热气暖暖手。

    ⑩雨是上天赐给山里人的甘霖;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生长。我喜欢山里的雨。

                                                      (选自《散文在线》2015年11月11日)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笑的遗产

韩少功

    ①我女儿数她的亲人时,总要提到游,一位曾经带过她的保姆。

    ②那一年,我家搬到河西。妈妈体弱,我和妻都要上班,孩子白天需要托给一位保姆。经熟人介绍,我们认识了游,她就住在我家附近。

    ③游其实还没到湖南人可称奶奶的年龄,五十岁左右,只是看着儿子打临工挑土太辛苦,为了让他顶职进厂,自己就提前退休了。她心直口快、心宽体胖,笑的时候脸上隆起两个肉球,挤得连眼睛都不见了。她的哈哈大笑是这个居民区的公共资源。茶余饭后,常能听到这熟悉的笑声远远传来,碎碎地跳入窗户,落在杜鹃的花瓣上或者你展开的报纸上,为你的心境增添亮色。

    ④孩子开始畏生,哭着不要她。不过没多久,孩子就平静下来,喜欢上她的笑声了。孩子试着用手去摸她的胖脸。她笑得张大嘴巴,把脸别过去,又突然“呷”一声转回来,还做出一个鬼脸,让孩子觉得刺激有趣。她可以把这个简单的游戏认真地重复无数次,每次都与孩子笑成一团。

    ⑤孩子从此多了一位奶奶。

    ⑥南方的夏天很热。到深夜了,屋里还如烤箱一般,所有家具都热烘烘的,把凉水抹上去,暗色水渍飞快地被分割,然后一块块竞相缩小,蒸发至无。人热得大口出粗气,都怀疑自己身上有熟肉气息。在这种夜晚连蚊子也少多了,大概已被烤灼得气息奄奄、锐气尽失。孩子在这样的夜晚当然睡不安稳,刚闭一会儿眼又“哇哇”热醒。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听到楼下有人叫唤,到阳台上细细辨听,才知有人在叫孩子的名字,是游奶奶来了。她驮着沉沉的一身肉,气喘吁吁地爬上楼梯,被我们迎进家门。她说在家里就听到远处的哭声,怎么也睡不着。她听得出是孩子在哭,便说什么也要把孩子抱到她那儿去。

    ⑦她并没有特别的降温妙方,只可能是彻夜给孩子打扇,或者抱着孩子出门夜游,寻找有风的去处。

    ⑧日托差不多成了全托。我们要给她加工钱,她坚决不收,推来推去像要同你打架。

    ⑨后来,游奶奶的身体渐不如前,医生说她心脏有毛病。正好这时候孩子也该上幼儿园了,我们便把她送往外婆家——那里有一所不错的幼儿园。那儿离我家比较远,孩子每个星期只能在周末回来。

    ⑩孩子刚去的那几天,游奶奶失魂落魄,不时来我家打听孩子的近况。

    ⑪1988年,我家迁居海南岛。女儿每吃到一种新奇的热带水果,都会说:“游奶奶来了,要让她尝尝这个。”她给游奶奶写过一些信。游不识多少字,回信大多是请人代笔的。

    ⑫我担心游的心脏病。我没有把这份担心告诉女儿,怕她接受不了一个没有游奶奶的世界。

    ⑬她还是经常给游奶奶写信,也经常收到游奶奶的回信。每次看信,她都捧着信纸一次次仰天大笑。令我有点吃惊的是,她笑时的神情特别像游奶奶。她的脸,上半截像我,下半截像她妈,但她的笑毫无疑问来自游家:笑得那样毫无保留、毫无顾忌,尽情而忘形。我记得经常在游家出入的那群邻居小孩,个个都带有这种笑,真是习性相传、音容相染。

    ⑭游奶奶不论罹患多少疾病,也不会离开人世。这不在于她会留下存折上五位或六位的数字,也无关官阶或学衔,她的破旧家具和老式木烘笼也终会被后人扔掉。但她在孩子们的脸上留下了欢乐,让他们的笑容如花般四处绽放。

    ⑮秋雨连绵,又是秋雨连绵。我即便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岛,也会以空空信箱等候她远来的笑声。

(选自《读者》2018年13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