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模拟测试卷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二)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便要还家               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③诚不可缺               诚:

④卒亡天下               卒: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4)、“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搜救马航MH370失联飞机
【搜救背景】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3月8日00:42从吉隆坡起飞,并于当日6:30抵达北京。马来西亚当地时间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
失去联络的客机上载有227名乘客(包括两名婴儿)和12名机组人员。其中有154名中国人。
——摘自《百度百科》
【搜救进展】
①3月8日马航空管人员在飞机失联四个小时之后开始展开搜救行动。
②3月8日在获悉事件后中国外交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并请驻在国政府全力搜寻失联客机和乘客。当日中国海军在马来西亚东部海域执行搜救任务。
③3月11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发言人在记者会上透露,雷达记录显示,失联航班可能曾折返。后来又披露,失联航班与地面失去联系前的最后踪迹在马六甲海峡北部、即马来西亚西部海域上空,而不是多国海空力量连日来重点搜寻的马来西亚东部海域。
④3月16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确定南北两条“走廊”:一条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边境至泰国北部地区的“北部走廊”,一条大致从印度尼西亚向南至南印度洋的“南部走廊”。
⑤3月17日参与马航失联航班搜救工作的国家已经从14个增加到26个.
⑥3月24日晚间,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根据最新收到的卫星分析数据,可以判定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印度洋南部海域“ended”,这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与任何可能降落的地点距离都很遥远。
⑦5月14日澳大利亚“海洋之盾”号军舰返回到搜寻水域,将继续对马航370航班展开搜寻。且澳方还要将继续拨款9000万澳元(约合5.24亿元人民币),用于对马航MH370客机的搜寻行动。 ——据新华社
【搜救投入】
针对马航失联飞机开展的搜救已持续数日,多国参与其中,这是从事发日到3月26日的一些国家搜救的投入情况图。

—来自搜狐网
【各方声音】
世界上最扑朔迷离的航空谜团让马来西亚政府饱受质疑,马来西亚领导层面临着国际社会关于其信息发布混乱和缺乏透明度的批评。 ——路透社
家属在抵达马来西亚后,得到马航工作人员、志愿者、慈济义工及中国驻马使馆和中方工作组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不存在遭马航隔离监视的情况,也没有被限制与外界接触。
——中国乘客家属
在没有搜寻到飞机残骸和乘客遗体等物理证据的情况下,仅仅依据数据分析得出MH370的最后位置以及坠毁南印度洋的结论,很难令人信服。 ——《新闻晨报》
没有残骸,没有黑匣子,没有经纬度。苦等了17天,239条生命就这样草率的被马国化成尘埃。还我154条同胞生命,还我真相! ——网友冰翼
在搜寻行动中,各方密切合作,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以及其他国家进行了“不懈努力”。 ——安格斯·休斯敦
如果说空难是难以避免的灾难,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共同的问题,那么各国只有以积极态度抛弃私利,携手应对,才有可能受住文明底线,维护国家利益。 ——人民日报评论员
时间不断推移, MH370的黑匣子还在发射着微弱的信号,争分夺秒的搜寻仍在持续,愿不放弃的努力让我们离真相更近一些,给生命更多的尊重,给家属更完整的交代。
——人民日报评论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 , 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刘向《说苑•正谏》)

      [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