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科学(化学部分)二模试卷
早期的课本里做硫与铁反应的实验方法是:将硫粉与铁粉混合后平铺在石棉网上,再用一根加热过的玻璃棒插入混合物,开始反应后立即拔出玻璃棒,结果可看到反应继续进行,直到反应完全.现在课本里反应改成了将混合物装进试管里,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使其发生反应,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 了解我国古代造纸技术
【查阅资料】我国古代手工造纸以麻、木材、竹等为原料,经过如下图多道工序而制成。
【分析交流】中步骤1加的生石灰(CaO) 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则CaO 属于{#blank#}1{#/blank#}物质(填字母)。
A氧化物 B碱 C盐 D酸
同学们对黑液成分产生兴趣,将少量黑液带回实验室进行探究。
活动二: 探究黑液成分
【提出问题】黑液中除了有机物还有哪些成分呢?
【查阅资料】1.黑液呈碱性。2.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
【提出猜想】猜想一: KOH; 猜想二: KOH 和 K2CO3; 猜想三: KOH 和 Ca(OH)2。
【实验方案】该兴趣小组分别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适量黑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Na2CO3溶液,观察现象。 |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猜想{#blank#}2{#/blank#}成立 |
另取适量黑液于容器中,将二氧化 碳传感器置于其中,然后逐滴加入H2SO4溶液至过量,得到CO2的浓 度变化图像。 | |||
方案二 | 取适量黑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blank#}3{#/blank#}溶液, 观察现象。 | 试管中有{#blank#}4{#/blank#}生成 | 与方案一的结论一致 |
组别 | 管道倾角 | 流经时间(s) |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平均值 | ||
1 | 10° | 4.0 | 4.1 | 3.9 | 4.0 |
2 | 20° | 2.5 | 2.4 | 2.4 | 2.4 |
3 | 30° | 1.3 | 1.4 | 1.4 | 1.4 |
①将软管A端与水龙头连接,在软管B端与管道接触处放置泡沫粒,调节管道倾角为10°。调节水龙头使水流速最大时,让水流冲击 B 端泡沫粒,记录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所用的时间。每组实验重复3次,并计算平均值。
②改变管道倾角,使其分别为20°、30°,重复步骤①。
③记录数据如下表。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