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远离自然,才能保护自然

(美)利努斯·布罗姆奎斯特等

      ①对于这位只肯让我们称她为贝尔纳黛特的村民而言,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维龙加国家公园旁,有几小块种植着玉米、小米和红薯的田地,贝尔纳黛特和她的邻居们,就是靠这些田地勉强维持着自己与子女的生活。她在去年告诉我们说,从国家公园内走失的狒狒和大象为了觅食,不断侵袭她的红薯地。农民的极度贫困也为自然环境带来了恶劣影响。世界上仅存的不到900只山地大猩猩中,有大半数都以维龙加国家公园为家,这里也生存着一些濒临灭绝的大象和羚羊。公园内的森林,正在承受着来自木炭贸易的压力,2007年,当地的木炭黑帮杀害了公园内的7头大猩猩,以此报复公园对非法砍伐的打击行动。近年来,维龙加国家公园内的300只大象中,先后有250只遭到了偷猎者的猎杀,这可能也得到了当地那些不堪园内动物之扰的居民的默许。

      ②过去几百年里人类不断增长的财富,在整体上,都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但是在自然保护的最前线,人们与原始森林、生物多样性热点以及濒危生物亲密共处的地方,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却往往是极度的贫困。

③而生产力的提高,或许可以掌握21世纪自然保护的关键,就像日本的呜村茂治农场所展示的那样。嶋村在一处原为索尼芯片工厂的地方,监管着一座面积2.5万平方英尺的农场。所有作物都在室内环境中安全地生长。他将水、肥料和17,500盏LED照明设备结合在一起,每天可收获多达1万棵生菜——是普通农场每平方英尺产量的100倍还多,而用水量仅有普通农场的10%,生产的垃圾也仅有普通农场的20%。人类占用了全世界约半数的无冰陆地表面,大部分都用于生产食物。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人口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很可能会在今后几十年里达到顶峰并开始衰减。

      ④这种现象就叫做解耦,将人类的贫困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恶化分离开来,忽略它们之间的联系,阻止人与自然环境恶性关系的循环,并采取措施解决人类需求这个主导性问题。而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减轻对环境的破坏。人类对食物、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升级,在这种情况保护残存野生环境,将需要加速解耦。就目前看,人类应该而且能够做的是,加快城市化步伐,并运用科学技术加强现代集约化农业建设。这个想法或许听上去有悖常理,但是,在一些国家,特别是那些发达国家里,人们对土地的大部分破坏活动,均已开始趋缓,甚至有所减少。举个例子,由于生产力和生产效能的提高,现在人均需要的耕地面积,只相当于50年前的一半。于是,在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地方,边边角角的耕地均在逐渐恢复成森林。

      ⑤社会变迁将会进一步扩大这些趋势。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城市里,到本世纪中叶,该比例将达到70%。随着农村人口不断迁入城市,出生率将会出现急剧下降。因此许多人口统计学家认为,在2100年之前全世界人口就会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农村人口的外流,也会带动其他可相互促进的方面提高效率,从而同时促进了经济与资源生产力的增长。

      ⑥对于21世纪的自然保护工作来说,意义应该十分明确了。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仍然是解决措施之一。但是,若不解决这个供需等式的需求端,真正的栖息地保护即便有实现的可能,也会相当困难。要在这方面取得成功,就需要用人类技术取代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入现代能源,这样做已是势在必行。可以期待,野生动植物会从“万劫不复”的处境中幸免于难。同时,大家都很清楚,人类对自然的索取甚或掠夺是“竭泽而渔”“杀鸡取蛋”式的,也是毁灭式的,65%以上的自然资源、能源是非再生的,如果不能通过科学技术创造资源和能源,必然会有走到“山穷水尽”末路的那一天。当今世界有20亿人口依然依赖着木柴和牲畜粪便等固体燃料。让所有人都改用便宜、清洁而且充足的能源技术,是在不伤害环境的前提下,改善人们生活的关键所在。

      ⑦什么工具可以减少我们的环境足迹,已经显而易见。要抓住这些机会,就需要环保主义者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与技术政策上,这些在以往并不在他们的关注范围之内。若不实现加速解耦,保护区就无法抵抗人类对食物与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而维龙加国家公园里的大象和猩猩们也将面临厄运。

(1)、依据选文,简要解释什么是“解耦”。

(2)、第⑥段作者为什么说“用人类技术取代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入现代能源”“势在必行”?

(3)、联系全文,简要说明文中画线部分所表明的观点的推演过程。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举一反三
(2012•大庆)阅读《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回答下列各题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①如果保护个体是手段,那么保护特种、保护地球瘾生态是不是就应该成为终极目的呢?

    ②但实际上这两个命题都很可疑。物种虽然寿命长,但早晚也要消逝,新生代哺乳动物每个物种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几百万年而已。地球历史上至少 99.9% 的物种都已经绝灭了,绝大部分都和人类没有关系。

    ③至于“保护地球”,则问题更大。其实,没有哪个物种是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种消失后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会波及到其他物种,只有很少数的物种一旦绝灭可能会引发生态系统大范围的崩盘。但是,崩盘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几千万年过后,一切又都会重头再来。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脸肿”,比如发生在大约 2.5 亿年前的 P/T 绝灭事件(二叠记﹣三叠记绝灭事件),导致海洋中大约 96% 的物种消失。但是地球又很顽强,不管多惨都能恢复,比如P/T 之后过了 1000 万年,物种多样性就超过了绝灭之前的水平。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就算人类没在灾变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复完了人也该没了。

    ④类似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次。 这有点像一个不倒翁,一推就晃,但怎么晃都不倒。换成生态学术语,就是“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坦率地说,只要太阳系的结构维持不变,我想象不出任何方法能把地球生命打成万劫不复;就连核弹也不能保证消灭所有无脊椎动物。

    ⑤那么我们天天强调要维护生态系统,图的又是什么呢?就像是一个人成长期间摔过了无穷多次跤,未来也要摔无穷多跤,为什么偏要执着于阻止眼下的这一跤呢?

    ⑥很简单,地球经受得起生态系统的崩盘,人类可是受不起。虽然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每次都恢复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种数目却不计其数。不要说生态系统崩盘了,脆弱的人类经济体系连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都招架不住,这让地球历史上动辄上百米的海平面变化情何以堪。

    ⑦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就算人类没在灾变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复完了人也该没了。

    ⑧而如果不考虑“保护我们自己”这个因素的话,保护其它野生动物的动机似乎也变得不充分了。人类的捕杀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猛犸的绝灭,这件事情应该责怪人类吗[2]?但如果这是人类的错,三叶虫绝灭又是谁的错呢?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求硬骨鱼考虑一下三叶虫的感情和生存权[3]?恐龙经受不住小行星撞击而绝灭了,这又应该怪谁呢?恐龙自己还是小行星?一种生物适应不了小行星撞击,另一种生物适应不了人类出现,二者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⑨在一个外星智慧看来,也许是这样的:如果人类把猛犸象杀光了,那是猛犸象缺乏像蟑螂这样的适应力。如果人类因为滥杀生物导致自己毁灭,那是人类过于愚蠢、活该倒霉。如果人类通过保护其它物种使自己得以延续,这就很聪明、很高瞻远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谈生命

冰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岩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童,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肉毒杆菌有多毒

       ①媒体报道,不久前,四川泸州一家三口因食用了自制臭豆腐而中毒并危及生命经诊断,导致这家人中毒的原因,是臭豆腐中含有的肉毒杆菌。

       ②肉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具有芽孢,因其外形像个梭子,所以又叫肉毒梭菌,全称为“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臭名昭著的致病菌。肉毒杆菌本身无害,但其在厌氧环境中可产生外毒素,即肉毒梭菌毒素,简称“肉毒毒素”。肉毒杆菌食物中毒即是由肉毒毒素所致。

       ③肉毒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毒性最强的毒物之一。它到底有多毒呢?肉毒毒素比氰化钾的毒性要强得多。如果量化一下,1克肉毒毒素就可以放倒100万人。

       ④肉毒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淤泥及动物粪便中,其中土壤是重要的污染源,它可借助食品、农作物、水果、海产品、昆虫、禽类等传播到各处。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亦可被肉毒杆菌污染。

       ⑤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其发病机制如下:肉毒毒素随食物进入肠道,在小肠内被胰蛋白酶活化并释放出神经毒素,后者被小肠黏膜细胞吸收入血液,作用于周围神经与肌肉接头处、自主神经末梢及脑神经核,可阻止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神经冲动的传递受阻,最终导致肌肉麻痹和瘫痪。当呼吸肌发生麻痹时,即会致人死亡。

       ⑥肉毒毒素中毒的潜伏期有的可能只有数小时,有的则多达数天。和其他常见食物中毒一样,患者也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但肉毒毒素中毒会让中毒者出现眼睑下垂、视物模糊和复视等现象,这是其他食物中毒所没有的。,肉毒杆菌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严重的一种。

       ⑦由肉毒杆菌引发的食物中毒四季均可发生,中毒食品多与饮食习惯有关,主要为家庭自制的豆类制品,如豆豉、豆瓣酱、臭豆腐等,其次是肉类和罐头食品。

       ⑧虽然肉毒毒素很毒,但肉毒毒素及肉毒杆菌都不耐热,高温加热即可使各型毒素遭到破坏。所以,对可疑食品进行彻底加热是破坏肉毒毒素,预防中毒的可靠措施。但是别忘了,肉毒杆菌的全名叫“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细菌一旦呈现芽孢状态,它耐高温的本领就非常强大了。只有在120℃以上加热20-30分钟,才能把芽孢杀死。

       ⑨了解了这些,就不难找到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首先建议大家尽量不要自制发酵豆制品,最好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这样安全性更有保障。其次,在家庭厨房当中,豆制品和煮熟的黄豆、豆酱,以及家里吃剩的肉类、鱼肉、蛋类等,在室温下存放之后,一定要重新加热后再食用。此外,从超市买回的散装熟肉制品、豆制品等最好不要直接吃,还是加热一下为好。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卖豆浆的孩子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热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转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它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昵,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藕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⑤我问他,妻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诺七十载

杨辉素

①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杨爱公就下了床。他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出了门。他今年九十二岁,身子骨还算硬朗,耳不聋眼不花。

②七十年,两万五千多天,他义务为左权将军守墓,每天风雨无阻地从邯郸涉县石门村的家里,步行五里地走过去。打扫墓园,守护墓园,早已成为他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③左权,一个镌刻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闪亮名字!他在长征中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了日伪军多次残酷“扫荡”。1942年5月25日,左权将军为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七岁。

④1950年,左权将军和其他几位烈士的遗骨迁往烈士陵园;但莲花山下的左权将军墓原墓区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一年,杨爱公二十一岁,他复员还乡回到石门村。也就是从这时起,杨爱公立下誓言:他要义务守护莲花山下的左权将军墓,把将军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

⑤这一诺,就是七十年。

⑥经常有游客来参观,他就给大家讲左权将军如何用生命掩护同志们突出重围。在一次次讲述中,他的心被震撼着,激荡着,常常湿了眼眶。

⑦用坏多少扫帚了,他数不清。走坏多少双布鞋了,他记不清。但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党员,他的信念,他的誓言,从来没有改变过。那时他还年轻,每天踏着晨曦走进这墓园里。墓园面积很大,一圈扫下来,从早到晚,要用两天时间。宽阔的地方他用大扫帚扫,窄小的边边角角和台阶,他用小笤帚扫。【甲】墓碑上落了树叶,他就用手一叶一叶拾起。墓上的石缝里长出了小草,他就一根根的薅掉。每次打扫完,杨爱公都要习惯性地围着左权将军墓前的两棵大树走一圈。

⑧这是两棵柏树,是杨爱公亲手栽下的。大树上端的枝叶相互交错,像两个肩并肩的士兵。他拍拍树干,像跟两个老战友打招呼:“嗨,好好守着将军啊。”

⑨风过,树枝摇啊摇,仿佛听懂了他的话。【乙】杨爱公很欣慰,又转身望向这满山的青翠,笑容把脸上的沟壑都填满了。

⑩当年,墓园周围的山坡一片荒芜,荆棘杂草长满乱石间。杨爱公决心把这一带山坡都种上树。山上都是硬石,胳膊抡圆了一镐一镐刨,抡得胳膊都酸了,手上都磨出了水泡。老伴拿针把水泡挑了,再贴一块胶布,继续刨。山上没有水,他借钱买三轮车,每天上山时就灌满两个大塑料桶,浇水用完了,再回去拉。

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山坡上竟也有了上万棵树,有柏树、松树、木槿树,郁郁葱葱。杨爱公喜欢坐在墓前看这些树,看它们长大、繁茂,他觉得这满眼的高大苍翠才配得上将军的英名。

⑫杨爱公爱这里胜过爱自己家。他平时待人宽和,可谁要做损伤莲花山、损伤墓园的事,他绝不同意。曾有人赶着羊来这儿放牧,杨爱公急得大喊:“快把羊赶走,快快快。”他追着轰着,把羊撵下山。一说起这些他就来气,什么焚烧秸秆啦,乱砍滥伐啦,绝对不行。

⑬岁月流逝,在不知不觉中带走人的青春、健康和活力。杨爱公的背从哪天开始伛偻的?双脚从哪天开始像踩着棉花的?干活从哪天开始气喘的?他开始不时放下扫帚望天,望啊望,天上的云里仿佛藏着左权将军的脸。

⑭很多时候,杨爱公都坐在墓碑前回忆过去,看看现在,把村里的事情都跟左权将军说说。

⑮“左权将军,咱村年轻人结婚、小孩过满月,村里人去世,都有了章法,没人攀比了。这叫什么?对,叫文明乡风。”

⑯“左权将军,咱村后的山背渠改造完成了,地里都能浇上水了,庄稼长势好着呢。”

⑰“左权将军,咱村里修了路,还给装上了路灯。村里还建了高标准的学校,娃娃们都开心得不得了。”

⑱“左权将军,党和政府搞脱贫攻坚,咱们村家家户户都脱贫啦。现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大家脸上都乐开了花。”

⑲“左权将军,现在咱们这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的人可多了,娃娃们会把您的故事一直讲下去。”

⑳在杨爱公动情的讲述中,时代的列车正轰隆隆飞速奔跑。跑向富裕,跑向美好,跑向幸福光明的未来。杨爱公相信,泉下的将军一定会听到,也一定很高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