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山区片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他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领着我们上前去。

(1)、请将选文中的句子补充完整。①“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他生长着。③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领着我们上前去。

(2)、选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妙处。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4)、第④自然段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老北京的中秋节》,完成下列小题。

老北京的中秋节

      ①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称中秋节。中秋节的名称有许多,比如八月节、月夕、月节、秋节、八月会、女儿节、丰收节、兔儿爷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甲】八月十五为仲秋之中,秋季之中,故也称仲秋节。【乙】秋月是瓜果丰收之际,北京人有以瓜果供月和馈赠亲友的习俗,所以中秋又称果子节。【丙】

      ②旧时老北京人过中秋有许多说法和讲究。吃月饼、庆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不过中秋节这天结了婚的女人只能在婆家过节,十六日才能回娘家团圆,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说。八月十五日中午时,北方有糊窗户的习俗,中秋过后天气渐凉,据说中秋午时糊窗户,能把“老爷儿”(太阳光)糊在屋里,一冬不冷。中秋祭月、拜月要插红色鸡冠子花和带枝的毛豆,因鸡冠花象征月亮里的婆娑树,而兔子最爱吃的是毛豆。中秋节北京人有买兔儿爷,请“神只”的习俗,拜月后留下一根扎“神只”的秫秸,压在炕席下,据说用来打尿床的孩子最管用。

      ③传说月宫中有永远也砍不断的桂树,因此北京人有中秋节赏桂、饮桂酒之俗。北京人的拜月之俗多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家人团聚,月亮升起后,开始拜月,一般是徒手望空而拜。

      ④中秋节的习俗中也有禁忌,如在祭月摆供时不能放梨,因“梨”与“离”同音,此乃团圆节之大忌。过去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因月亮称太阴星君,男性属阳,则不拜月。小男孩可以拜月,但不虔诚,只是玩月的一种游戏。在中秋节的晚上许多家庭都要供月,先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把自己种植的石榴、盆葡萄、夹竹桃、西番莲、仙人掌、霸王鞭等果木盆花放在供桌两侧,再将请来的“月亮马儿”立于供桌后,又把刻有蟾宫玉兔图案的大月饼(团圆饼)插在木架上,当作神位,放在供桌中间。供品有各种月饼(“自来白”除外)和鲜果,如苹果、柿子、葡萄、石榴、晚桃、九节藕和切成莲花瓣形的西瓜等(梨除外)。其中柿子、苹果成对供,寓意“事事平安”;桃和石榴成对摆,意为“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枣和栗子则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取“早早平安”、“利市”之意。供桌外层设香炉、蜡扦、花瓶,蜡扦上插红烛,下压敬神钱粮(黄钱、元宝、千张)。花瓶内分别插上带枝的毛豆和红色鸡冠花。一般家庭供月时,由家中的女长辈(女家长)主祭,先向神位(月亮)上香,三叩首,然后全家女成员按辈分,再行三叩首礼。

      ⑤老北京中秋节的讲究和习俗还有很多,这些讲究、习俗虽然形式多样,但其内涵都在传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祝愿、追求和向往。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注】①神只:神只即神祇,指的是天神与地神。②自来白:月饼的一种,与“自来红”月饼做法基本一致,由于用凉水和面月饼的面皮为白色,因此得名“自来白”。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功课很重要

比尔·盖茨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寄电子邮件给我,请我提供有关教育方面的建议,他们想要知道,他们到底应该学习哪些科目。此外,因为我当初放弃完成大学学业,所以他们也经常询问我,应不应该仿效我,也放弃完成大学的学业。有时,也有一些学生家长请我指引他们子女的方向,他们说:“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迈向成功?”我能给予的建议其实是相当简单的:尽你所能,获得最高、最好的教育。年轻学子应该充分利用高中、大学教育,并且努力学习治学的方法。

    的确,我因为创建微软公司而中途辍学,但是别忘记,我在辍学之前,曾在哈佛大学就读三年。事实上,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还希望能够重返校园就读。就像我以前曾经说过的,任何人都不应该轻易辍学,除非他们相信他们所面对的机会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而且,即使如此,他们也应该考虑再三再做决定。

    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小学六年级老师凯西·克利兰写信说:“很多我的学生都说,你从未完成高中学业,现在却是如此成功,所以我的学生都认为他们有很好的理由不要在意学业的好坏。”谁说我没念完高中,事实上当年我确确实实地完成了高中学业。

    电脑界的确有很多人未完成大学课业,但是我未曾听闻任何成功的故事,是源自于高中辍学的缘故。事实上我不曾认识任何高中辍学生,更别说成功的高中辍学生。

    在我们公司创业的初期,曾有一位杰出的程式设计工读生。当时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离开他所读的高中,以便能够全职地_T-作,而我们都劝他不要这样做。虽然我们公司的确有很多人没有完成大学的学业,但是我们并不鼓励中途辍学。事实上,到我们公司求职,若是拥有一张文凭,是有所帮助的。

    大学并不是资讯存在的唯一地点。你可以在图书馆里学习你想学习的科目,但是光拿一本书阅读,并不能成功。你需要与他人一起学习,提出问题,设想答案,并且找出测试自己能力的方法。这一切都不是一本书所能达到的。

    知识的获得必须是宽广的,但是有时候能有深入的挖掘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我读高中的时候,的确花费了一些时间写作软件程式,但是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还是有着广泛的课业兴趣。我父母鼓励我这样做,而我也感激他们对我的鼓励。

    我在大学时期选取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课程,而在那三年的时光里,我只修了一门有关电脑的课程。

    事实上,我对任何一种课业都很感兴趣。有一位家长写信告诉我,他十五岁的儿子完全沉溺在电脑的世界里。他说:“我儿子网站设计这一科的分数是A,但是其他的科目全军覆没。”

    这名少年错了。高中与大学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学习宽广的课业范畴,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与别的同学一起完成课业,让我们有第一手的经验了解团队合作所能达到的力量。无论你对电脑、舞蹈、语言或是其他的科目有很深的兴趣,那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只要你继续保持宽广的学习态度。

    我认为有些年轻人让自己陷入狭窄的认同里,他们轻率地做下决定说:“没错,我就是那种会计很棒的人。”当朋友问他说:“你最近都读了哪些书?”他也许会回答说:“我正在阅读有关会计的书。”这就是他们的自我定义,虽然自己也许感到满意,但却牺牲了学习宽广知识的机会。

如果有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在算术方面有惊人的能力,通常会令人相当折服。把算术学好,有助于培养逻辑能力,但是阅读像鲁滨逊·克鲁索的书,也有助于培养逻辑能力,这两者之间并不是没有相同的地方。如果你在高中的时候就沉溺在某一种兴趣之中,你可能会有两种麻烦。第一,等你上大学的时候,可能已经无法改变了。第二,如果你的成绩不好,你就无法进入一流的大学,一流大学里有一流学生,他们可以帮助你学习。

    上了大学以后,才是寻找专门学科的适当时机。在你有兴趣的领域里获得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可以带领你走向成功。研究所虽然也是寻求专业知识的途径之一,但是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大学延伸教育并非永远是最好的投资。

    高中学生不用担心专门学科的挑选问题,他们所要担心的是如何建立坚实的学业基础。当然,学习高中课业的态度与其后成功与否并不全然相关;但是如果不争取学习广泛课业的机会,失去与同学一起学习的时机,结果无法获得进入优良大学的良好成绩,那可是个很严重的错误。

阅读回答问题。

我的老师齐白石

李可染

       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附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一一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棵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粽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粽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取材于李可染的文章)

阅读实践

春雪润秦岭

徐祯霞

①朋友将我从陕西商州送上去西安的大巴,车很快便启程了。几天的忙碌和奔波,精神一放松,立时睡意袭来。睡意中,忽然听到有人说“好美的雪啊!”当“雪”这个字像电波一样闪过我的脑际时,我立刻清醒了。

②我睁开眼,振奋精神,坐直了身子,眼睛急急地向车窗外扫去,车已行至秦岭,外面是一片白茫茫雪色无垠的世界了,似乎只有严寒的冬天才有,或者是东北才常常有,我不禁欣喜万分。没想到初春一个意外的出行,会遇见雪,而且是这样的一场绵厚无垠的白雪,真是意外中有意外,惊喜中有惊喜。

③由于雾气遮挡,影响我的视线,让我不能尽兴,我用手掌擦去车玻璃上那些迷迷的水雾,让雪景能够在我眼前呈现得更加清晰一些。而这时的玻璃已经变得冰凉,它是玻璃,似乎又是冰块,凉得浸人,凉得入骨。在秦岭这座大山中,气候常常是多变和善变的,在山脚下是一个温度,在山上又是一个温度,也因此有了“一日历四季”之说。 窗户擦净,外面的雪景顿时清晰起来。

④秦岭的雪是层次分明的,尤其是在高高的山岭之上,植被繁茂的地方,造物主会将雪分配得各色各样,让人的视觉无限丰富,即使是赏雪,也不单调。

⑤道路两边,是厚厚的绵软如绒被的雪,可在道路两边的矮坡边,尽是茸茸的白絮,像是春天的柳絮,像是老人雪白的胡须,像是篾工手下洁白的竹茸。它们被那些苍劲的草和蒿秆撑起,形成蓬蓬的带着空隙的一丛一丛的雾白色,似乎里面还藏着一只只雪白的小兔子和小松鼠,甚至可能还会藏着一只美丽的锦鸡,冷不丁地跳出来,给人带来惊喜。

⑥稍高一点的,是那些挺起的灌木,它们的叶子全已落尽,只留下光光的树干,叉叉丫丫地立着。雪落在上面,堆积在树干和枝头,这些灌木立刻变得晶莹剔透,变得水灵灵可爱起来。在东北,这样的景观被叫作“雾凇”,而在秦岭,这样的美丽,在每一年的冬天也会呈现几次,有缘人也总有机会遇上。当然,须得是在高高的秦岭山上,在低矮的地方和城市里,大抵是见不到的。

⑦再往高处,便是挺拔的乔木。秦岭上的树,向来高大,有几年的,有几十年的,也有几百年的,它们站在秦岭之上,尽管傲岸,却也形容清瘦。雪的到来,为它们披上圣洁的外衣,粗壮的杆和枝,顿时变得丰满和厚实起来,像是人穿上了洁白的羽绒服,丰腴而雍容华贵起来。它们站在高处,自成一景,将天地分隔,让世界变得高远空旷。

⑧这么走了一程,车似乎在下坡了,慢慢地,雪变得稀薄,山渐渐地能看见全貌了,有很多树的叶子还没落下,那是橡树,在春天,它们的叶子是自然而然地替换,就像是鸟儿换羽毛一样。在橡树中间,还有好多松树和四季青以及毛竹,黄黄青青的颜色间杂着,透着春的气息。雪轻轻地覆在它们的上面,像是披着一件迷离的雾纱,朦朦胧胧,忽隐忽现,所有的黄与绿皆变得柔和缥缈起来,有了一种如烟似雾、扑朔迷离的美。路边,也有了一些淡淡的绿,那是小草冒出地面的新芽。

⑨在踏雪无痕间,春天正在悄悄来临。而这场雪,会是春天来临时大自然最绵厚最深情的馈赠吗?一场雪,让大地温润,让地面酥软,让万物舒展。似乎一切的一切,都由内到外释放出了生机,在迎接着一个全新的到来。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