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北京房山区张坊中学等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老北京的中秋节》,完成下列小题。

老北京的中秋节

      ①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称中秋节。中秋节的名称有许多,比如八月节、月夕、月节、秋节、八月会、女儿节、丰收节、兔儿爷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甲】八月十五为仲秋之中,秋季之中,故也称仲秋节。【乙】秋月是瓜果丰收之际,北京人有以瓜果供月和馈赠亲友的习俗,所以中秋又称果子节。【丙】

      ②旧时老北京人过中秋有许多说法和讲究。吃月饼、庆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不过中秋节这天结了婚的女人只能在婆家过节,十六日才能回娘家团圆,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说。八月十五日中午时,北方有糊窗户的习俗,中秋过后天气渐凉,据说中秋午时糊窗户,能把“老爷儿”(太阳光)糊在屋里,一冬不冷。中秋祭月、拜月要插红色鸡冠子花和带枝的毛豆,因鸡冠花象征月亮里的婆娑树,而兔子最爱吃的是毛豆。中秋节北京人有买兔儿爷,请“神只”的习俗,拜月后留下一根扎“神只”的秫秸,压在炕席下,据说用来打尿床的孩子最管用。

      ③传说月宫中有永远也砍不断的桂树,因此北京人有中秋节赏桂、饮桂酒之俗。北京人的拜月之俗多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家人团聚,月亮升起后,开始拜月,一般是徒手望空而拜。

      ④中秋节的习俗中也有禁忌,如在祭月摆供时不能放梨,因“梨”与“离”同音,此乃团圆节之大忌。过去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因月亮称太阴星君,男性属阳,则不拜月。小男孩可以拜月,但不虔诚,只是玩月的一种游戏。在中秋节的晚上许多家庭都要供月,先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把自己种植的石榴、盆葡萄、夹竹桃、西番莲、仙人掌、霸王鞭等果木盆花放在供桌两侧,再将请来的“月亮马儿”立于供桌后,又把刻有蟾宫玉兔图案的大月饼(团圆饼)插在木架上,当作神位,放在供桌中间。供品有各种月饼(“自来白”除外)和鲜果,如苹果、柿子、葡萄、石榴、晚桃、九节藕和切成莲花瓣形的西瓜等(梨除外)。其中柿子、苹果成对供,寓意“事事平安”;桃和石榴成对摆,意为“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枣和栗子则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取“早早平安”、“利市”之意。供桌外层设香炉、蜡扦、花瓶,蜡扦上插红烛,下压敬神钱粮(黄钱、元宝、千张)。花瓶内分别插上带枝的毛豆和红色鸡冠花。一般家庭供月时,由家中的女长辈(女家长)主祭,先向神位(月亮)上香,三叩首,然后全家女成员按辈分,再行三叩首礼。

      ⑤老北京中秋节的讲究和习俗还有很多,这些讲究、习俗虽然形式多样,但其内涵都在传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祝愿、追求和向往。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注】①神只:神只即神祇,指的是天神与地神。②自来白:月饼的一种,与“自来红”月饼做法基本一致,由于用凉水和面月饼的面皮为白色,因此得名“自来白”。

(1)、选文围绕“老北京的中秋节”首先简单介绍了中秋节的名称及其由来;接着具体说明了;然后简单介绍了;最后详尽说明了

(2)、根据上下文,下面句子应该放到第①段中       处(从【甲】【乙】【丙】中选)最为恰当。

(3)、“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民俗信仰,几乎贯穿于各项民俗活动中,所以中秋还称团圆节。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对老北京中秋节的说明,谈谈你认为现代人应如何处理现代生活与传统节日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  中秋节期间,北京等城市的多个公园内欢歌笑语,周边居民相约来此吃月饼,赏歌舞,听故事,月下欢歌一片。逢此佳节的小假期,一些人走亲访友,共同追忆往昔岁月。北京“拜兔儿爷”的中秋祭月习俗也重新回归大众,市民自发将数十个乃至数百个大小各异的“兔儿爷”搭成一座塔墙,小孩子们对着“兔儿爷”拜上一拜。老北京传统工艺“鬃人白”传人白霖说,兔儿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也是老北京城的保护神,从明代时起老北京人就有自家请兔爷、给亲朋送兔爷的习俗,就是请平安、送吉祥。(有删改)

【材料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很多在外乡打拼的人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身处异地而仰望同一轮明月。一些网友过起了通过网络记录幸福、寄托祝福的“E中秋”节日。有的选择在网络论坛和微博上互诉“想家的心情”;有的自己制作或转发精美的FLASH祝福图片或贺卡,向互联网另一端的亲朋好友送去祝福;还有人通过电子购物,快递节日礼物。(选自中秋晚会主持人台词)

【材料三】尽管国内主流媒体很少宣扬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西方节日,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百姓们热热闹闹过洋节的心情。现如今国人流行过洋节,不仅仅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西方大节在赶时髦,就连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这类根本没几个中国人说得出来由的西洋节日,大家也照过不误。这样的情况不免让人纳闷:西方的节日,咋就那么受宠?自己国家的节日啥时失宠的?丢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忘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
                                                                                                       曹文轩
    ① 从读书中获得愉悦,甚至以读书来消遣,这在一个风行享乐的时代,是合理的。对
一般阅读大众而言,我们大概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放下这些浅显的书去亲近那些深奥的、费
筋的书。因为世界并不需要有太多深刻的人。对于一般人而言,不读坏书足矣。
      ② 但一个具有深度的社会、国家、民族,总得有一些人丢下这一层次上的书去阅读较为深奥的书。而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他们还要去读一些深奥到晦涩的书。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阅读阶层的存在,才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阅读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
      ③ 现在我们来说孩子的阅读。因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之时期,所以,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存在着一个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阅读兴趣的问题。道理非常简单:他们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未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出于其中。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只是顺其本性,我们就不能指望有什么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④ 而当下中国孩子的阅读,差不多都是没有引导的自在阅读。他们阅读着,但只是一种浅阅读。无数的出版社争相向他们提供着这些文本。有充足的浅文本供他们进行初级的享受。这些书也许是无害的,但却并不能提升他们的精神和灵魂。简单而轻松的快乐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这种阅读的过程是尖刻的、现时的,没有阅读的延伸与扩大。这些书给予的,会在那个阅读者正在阅读的那段时间里全部结束,书合上之后,就像火熄灭掉一般,什么也没有了。
      ⑤ 阅读行为,特别是孩子的阅读行为,当不是放任自流的。我们应当有所安排,有所倡导,有所规约,甚至有所裁定:一些书值得去读,而一些书可少读。孩子的阅读与成人的阅读不一样,它应是有专家、校方和家长介入的。介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的阅读从自在状态抵达自为状态。
      ⑥这种具有深度的阅读能给他们更大的愉悦。不同的是,浅阅读只给他们带来一种愉悦,这种愉悦来自于阅读的同时,只满足于停留在简单轻松的层面上,没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没有阅读的延伸与扩大。而深阅读给他们的是两种愉悦,不仅有来自文本所给予的那些东西上,还在于探究过程中,有来自思索、品味与琢磨之后的刹那辉煌。深阅读带来的两种愉悦,无论哪一种,都一定在质量上超越了浅阅读所给予的那一种愉悦。
      ⑦ 轻而易举地获得,是一种愉悦;艰难追问与挖掘之后忽有所悟,是一种愉悦。前一种愉悦不需要付出,后一种愉悦则需要付出。我们究竟应当更喜欢哪一种愉悦呢?难道我们不需要思考吗?不需要对孩子们去说吗?
      ⑧ “轻而易举地获得”其实这一说法未必准确。轻而易举倒是真的,但未必可以获得——轻而易举,常常是不能有所获得的。唾手可得的露天矿藏是有的,但,通常情况下,矿藏都在地表之下,甚至是被深深覆盖的,是需要我们花力气开掘的。
      ⑨ 应当告诉孩子们:有效的、高质量的阅读是需要一定气力的。他们所选择的作品,应当具有一定的高度——当然这一高度不要达到令他们厌烦、失去耐心的程度。它们略高于孩子们,需要踮起脚尖够一够——踮起脚尖够一够,这样摘取的果实也许更加甜美一些,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愉悦。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
零点降生
①我的家乡有一种说法,凡是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业有所成;村里就有一个零点出生的女孩,她家境优裕,工作顺利,婚恋幸福,是全村女孩子羡慕的对象,是大家心目中零点降生幸运儿的有力例证。
②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不怎么好,所以我从懂事起对自己就没有信心。村里那个幸福女孩更让我相信:生死由命,成败在天。上天既然已经安排好你的命运,你再努力也没有用。我变得对一切都无所谓,在惰性的驱使下,整日无所事事 , 随波逐流。任凭母亲怎么劝说也不回头。一次,母亲被我气急了,忍不住狠狠责骂了我一顿。我居然满不讲理地顶撞她:“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
③母亲怔住了。
④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坐到我的床边,温柔地掖着我的被角,轻轻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也是零点生的。这些年妈一直没有说出来是,是因为你的心太浮,怕别人的好话捧坏了你。不过,你要知道,即使你是零点出生的,也并不是生下来什么都有的。天上掉不下白面馍。咱村的那个女孩要是不学好,现在也不会是这样子。你要是不努力,将来照样没出息。”
⑤我哭了。我开始后悔自己以前的自暴自弃。那一夜,我没有睡。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后决不吝惜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
⑥8年以后,我考上了大学。我是村里第一个正式大学生——一这时我已经完全相信自己是命运的宠儿了。临走的那一天,恰好是我的20岁生日,母亲给我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郑重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不是零点生的。”
⑦我吃惊地看着她,好一会儿才明白她在说什么。我早已不在乎零点不零点的事了,可她却还一直放在心上——也许只有母亲才会把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
⑧“我不过是为了给你鼓鼓劲儿才那样说的。”母亲解释的神态像一个犯了错误 的小孩子,愧疚而不安。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8年前的那个夜晚,耳边也一字字地响起了母亲当初的话语。我忍不住泪如泉涌。其实愧疚不安的应当是我,不是吗?
⑨从那一刻起,我彻底觉悟了:如果一个人只听从上天的安排而忽略了自己的力量,是多么愚蠢啊!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听天由命。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藏着许多好机会,但你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挖掘。天会刮风天会下雨但是永远也不会掉下白面馍,你只能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开掘出一眼源源不绝的幸运之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①经过科学界理论上的推算:得知“冷”并不像热一样可以无限发展。冷有一个最低限度,就是零下273℃,这一温度被称为“绝对零度”。当温度降到零下100℃以下时,称为超低温。
       ②超低温世界妙趣横生:本来软绵绵,要直就直,要弯就弯,非常“听话”的铅,会变得性情倔强,富有弹性;好端端的锡壶会变成一团粉末;水银在零下269℃就不再是调皮的液体,而变成了稳定的固体;电流通过这样的低温导体时,电阻突然消失。铝、锌、钼、锂、锡等23种纯金属和60多种合金,在超低温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
       ③在超低温条件下,空气将变成可以流动的液态,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当叮当直响;放置其中的鸡蛋会像萤火虫似的射出浅蓝色的荧光;鲤鱼呈“沉睡状态”,生物的生殖细胞都“冬眠”了,它们都将自己的生命速度拨到了零点。但即使经过几年,它们还可以再回到常温世界,在白发苍苍的兄弟姐妹中,显示出自己的青春年华。
       ④根据一些动物在冬天的低温环境下冬眠的习性,及某些在超低温下快速冷冻的动物复温后又活过来的试验,有人设想,把因病而无法医治的人迅速冷冻起来,等将来医疗技术能够医治时,再把人体解冻,治好他们的疾病。美国物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被人工冷藏的人,他是1967年1月19日开始被冷藏的。此后,美国已有许多人仿效这种做法。
       ⑤超低温技术在工业上已广泛应用,低温液化空气的技术已发展成为制氧工业,飞向太空的火箭用低温制得的液氢做燃料,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超导技术也离不了液氦。
       ⑥利用超低温,可以培育耐寒的农作物品种,如有的种子本来很怕寒冷,温度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就会被冻死。科学家采用逐渐降低温度的办法,使这些怕冷种子的耐寒本领大大增强,能够经受住零下200多摄氏度的超低温。
       ⑦超低温在医学领域更是发挥了作用,上海等地的一些医疗单位采用冷冻疗法,成功地为许多肿瘤患者医治了恶性肿瘤。他们将极冷的液氮喷到肿瘤上,使肿瘤结成冻块,然后让它复温解冻,经过这样多次反复,就能把恶性肿瘤细胞全部杀死。
       ⑧超低温的利用,有着广阔、诱人的前景,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每朵花本应芬芳
      ①一些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个自己孩子有趣的片段,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要说自己孩子的趣事,做父母的都是几箩筐也盛不完啊。
      ②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女儿的姥姥根本对付不了她。有一天,这位妈妈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这位妈妈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女儿,故作严肃地对女儿说:“你要是不乖,等会儿妈妈回去,一定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这位母亲暗自高兴:“哈哈,一定是被吓唬住了。”没想到,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哦。”多可爱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③另一位孩子的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题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太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了下来,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东倒西歪
      ④一个孩子的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衣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用雨衣将坐在后座上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衣下面,两只小手将雨衣撑起一角,高兴地大叫:“洒水了,天上洒水了!”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⑤又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讲起了自己儿子的趣事。她的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午睡的时间到了,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上床睡觉。可是,她的儿子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老师问他,为什么还不睡觉啊?这小子看着幼儿园老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是来幼儿园学本领的,不是来睡觉的。”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⑥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他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快乐!
      ⑦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讲述。我想到了我的儿子,今年已经读高中了,即将迎来人生中最重要、最艰难的考试——高考。一天二十四小时中,除了睡觉和吃饭之外,其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甚至连和我们说句话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了。而我们,因为害怕打扰他学习,在家里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的。我的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也是充满童趣:活泼、调皮、可爱、搞怪,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欢笑和温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生活突然变了,变得如此沉闷,如此压抑,如此不堪!
      ⑧我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是我们自己先掐灭了孩子的天性,也掐灭了自己的快乐啊!
      ⑨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地中。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的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屋檐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拔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作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③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 , 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大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暖和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的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④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之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⑤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各题。 

徐均生

张老汉清楚,银狐是大山的精灵。银狐就是有也不是好对付的,必须等待时机。张老汉挖了一个雪洞,让自己的身子埋在洞里,只露出半个头,头上戴的是雪白的羊皮帽,与雪与山浑然一体。

大约到了后半夜,张老汉隐隐约约听到一阵轻微的声音,于是眼睛睁得大大的。忽然,看到了绿绿的光,大约有100米远。张老汉异常兴奋,悄悄爬过去。近了,它还不动,再靠近,还是一动不动。终于看清楚了,是一只狼,一只高大的狼。他心里那个火啊,真恨不得发泄出来!

可想而知,把狼打死非常简单,但是枪声一响,银狐肯定不会再出现了。如果用刀去刺杀,风险很大,加上狼血喷射出来,那血腥也同样会让银狐嗅到的。

正在张老汉左右为难时,那狼“嗖”的一下,向张老汉扑将过来,张老汉想都没有想,本能地抬起猎枪,“啪”地放了一枪,那是震天动地的一枪!

狼被打中了后腿,在雪地上洒下一摊鲜血,拐着腿落荒而逃。

张老汉却是说不出来的沮丧,他心里清楚,银狐是不太可能再出来了。他索性站起来往前走, 当靠近狼站的地方时,才明白了狼向他扑来的原因。原来雪地上躺着一只母狼和一只刚出生的狼崽。母狼已经断气,下体都是血,很明显是生狼崽时出血过多死去的,而小狼崽倒是还活着,但也已经奄奄一息。

(A)张老汉看在眼里,心里一阵一阵地抽紧,眼眶湿润了。他连忙解下外衣,裹抱起狼崽,发现狼崽的眼睛还闭着,但溢满了泪水。张老汉鼻子一酸,抱着狼崽回家了。

经过张老汉精心照料,狼崽终于睁开了眼睛,看着张老汉,竟然用嘴去舔张老汉的手,张老汉心头一热,把狼崽抱在了怀里。

过了一个星期,雪融化了,儿子回家来问银狐的事。张老汉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抱着狼崽去外面晒太阳。儿子阴着脸追出来: “爸,你说话啊! ”

张老汉只抬头看了一眼儿子,仍没有说话,眼睛却是湿湿的。

儿子见状,气得转身就走了。儿子大学毕业,受聘单位的领导得知张老汉以前捕获过银狐,很想要一张银狐皮。

张老汉心里一直觉得欠着儿子一张银狐皮,儿子这一年没有回过家,别人去城里遇见儿子,问他有什么话要带回去,儿子说: “他不是有狼崽嘛,还要我做什么? ” (B)话传到张老汉耳朵里,他老泪纵横 , 心想,为了能让儿子回来过年,一定要去捕一只银狐回来。大雪再次封山时,张老汉带着已长大的狼崽再次上了山。

就在张老汉等待银狐出现的时候,突然从山腰里冲出一只老狼。狼崽勇敢地迎上去。而那只冲过来的老狼长得比狼崽还要高大,一边冲过来,一边嚎叫着。狼崽也跟着叫唤。

就在它们快要相遇时,张老汉本能地对着老狼扣动了扳机,枪“啪”地响了,老狼应声倒下眼睛却紧紧盯着张老汉。张老汉觉得好面熟,忽然万分惊讶:啊! 它就是去年那只狼,是狼崽的父亲!

张老汉还来不及叫唤,狼崽已箭一般地向他扑来,张老汉脑海里飞快地一闪:“不好!狼崽要报复我。”张老汉已经来不及阻止狼崽了,抬手就是一枪,正中狼崽的后腿,狼崽“扑”地倒地。张老汉迅速跑过去,要给狼崽包扎,狼崽却奋力站了起来,看了一眼张老汉 , 往山沟里一拐一拐地跑去了。

张老汉目送着狼崽远去,早已经泪流满面了,他不但误解了老狼和狼崽的父子亲近,还打死了老狼,又伤害了狼崽,他真的好恨自己啊!

张老汉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家了。可想而知,这一次又没有捕获到银狐。

三年后,张老汉病重躺倒在床,儿子一直没有回来看他。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喂他吃东西,苦苦的,他睁大了眼睛,仿佛看见了一棵人参,一棵千年人参! 张老汉突然清醒了,拉亮了电灯,眼前的一幕,真的让他惊喜交加:他的嘴边果真放着一棵人参,床前还蹲着狼崽! 而狼崽的眼睛里都是泪水。

(C)张老汉顿时泪流满面 , 伸出软弱无力的手,狼崽连忙用嘴呼呼地舔着,张老汉欣慰地笑了。过了几天,张老汉的身体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