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试卷2

关于中外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彭南生:《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

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

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

(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推断这两种观点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2)、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推断材料二两种教材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各自所用的史观,分别分析其史实依据。

举一反三
优秀的思想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人文主义学者大都在意大利生活多年,所以他们深受“分外纯粹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开始抛弃基督教的来世观念,注重人的现实生活…….新式世俗性教育在德国发展起来……马丁.路德接受了科学知识教育,并第一次听到“改革”这个词,第一次读到《圣经》全译本,“极感震惊”。

———摘编自朱婷、郑祖珽《文艺复兴对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

材料二: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们彼此亲如手足”。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是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材料三:19世纪60—90年代,随着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力量在中国的极具增长,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裂变,出现了试图在保存中国传统内核前提下的变革运动…….由于中国传统势力的极其强大,企图变革的、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士大夫阶层试图在“托古改制”的旗号下,悄悄进行一场融汇中国传统与近代西方思想的制度变革。    1840年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长期处于两难境地,他们一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调适点,但却屡屡失败,无从解决这个尖锐的时代矛盾。

———摘编自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