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2020届高三历史选考卷(六)
材料一:德意志人文主义学者大都在意大利生活多年,所以他们深受“分外纯粹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开始抛弃基督教的来世观念,注重人的现实生活…….新式世俗性教育在德国发展起来……马丁.路德接受了科学知识教育,并第一次听到“改革”这个词,第一次读到《圣经》全译本,“极感震惊”。
———摘编自朱婷、郑祖珽《文艺复兴对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
材料二: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们彼此亲如手足”。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是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材料三:19世纪60—90年代,随着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力量在中国的极具增长,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裂变,出现了试图在保存中国传统内核前提下的变革运动…….由于中国传统势力的极其强大,企图变革的、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士大夫阶层试图在“托古改制”的旗号下,悄悄进行一场融汇中国传统与近代西方思想的制度变革。 1840年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长期处于两难境地,他们一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调适点,但却屡屡失败,无从解决这个尖锐的时代矛盾。
———摘编自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中国近代史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时间 | 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 |
中国近代史前期 (1840—1919年) | 19世纪40、50年代 | 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
19世纪60—90年代 | 洋务运动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
中国近代史后期 (1919—1949年) | 1919—1949年 |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两个以上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