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9土地的誓言课后达标训练提升作业

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后,班级拟开展以“爱我家乡,护我土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文学性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我准备的是:

(2)、【土地忧思】土地资源高度稀缺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危机始终是不言自明的。下表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我市某县土地沙化面积变化表,请你写出相应的结论。

某县土地沙化面积变化表(单位:亩)

时间

1949年

1979年

1988年

1991年

1998年

2010年

面积

50

100

140

210

300

380

(3)、【献言献策】针对我市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的现象,请你向土地主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举一反三
今年两会上,“海绵城市”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社会热点。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目前我们城市的排水管理要求的是“随降随排”,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强降雨一来修多少管道都不够用。正在试点的“海绵城市”并不是一座城,而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希望水渗下去,蓄起来,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以往陈旧的城市建设理念,不再片面追求高楼大厦,而更加注重城市设计的精细化、人性化。

       材料二:“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城市就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够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再释放出来,这样就需要有下沉式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然而,建设这些“海绵体”并不容易,资金需求巨大,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始终绕不开“钱从哪儿来”的问题。而且熟悉这项技术的人才还相对缺乏,急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

       材料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邵益生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就能完成的。国土、排水、道路、交通、园林……各个部门之间如何协调现在还在试点和探索中。

管理思想家查尔斯•汉迪认为,西方契约问题很多,而“中国式契约”可以创造信任、让步、发展的“双赢局面”,值得西方效仿。但现实并不那么简单,请探究下列材料,针对汉迪先生的观点,给他几点忠告。

       材料1:如图。

       材料2:西方模式的契约由来已久,是一种刚性的经济契约。协商的内容就是己方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一经签字画押,便须借助法律的强制力使己方权益获得保障。贯穿着非赢即输、妥协及软弱、好律师胜过好协议、近期利益至上的理念。

       材料3:“中国式契约”特指那种充满人情味的非正式的心理契约,是人情和法律的妥协,是熟人之间一种动态的、心照不宣的口头约定。中国式契约简便灵活,适用广泛,不受法律的强制约束,但要双方诚信,要妥协互利,要确保双赢前景。在商业社会初期阶段,如晋商、徽商等的发展,中国式契约确实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口头承诺可信度受到挑战。

       材料4:英国某地农民曾口头约定轮流耕种共有土地,大家都设法在短期内将土地资源利用到极限,导致土地毁坏,大家都无法利用。中国某企业的一个客户破产,因没签正式合同,法院清偿债务时不考虑企业的利益,结果没有得到应有的赔偿。

(材料来自查尔斯•汉迪《觉醒的年代》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