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揭阳市2020年高三语文4月线上教学摸底小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彭清,字源洁,榆林人。初袭绥德卫指挥使,以功擢都指挥佥事。弘治初,充右参将,分守肃州。寇入犯,率兵蹑之,获马驼器仗及所掠人畜而还。寻与巡抚王继恢复哈密有功。

    清虽位偏校而好谋有勇略名闻中朝尤为尚书马文升所器尝引疾乞休文升力言于朝慰留之八年,甘肃有警,以文升荐,擢左副总兵,仍守甘肃。未几,巡抚许进乞移清凉州。而是时哈密复为土鲁番所据,文升方密图恢复,倚清成功,言“肃州多故,而清名著西域,不可易”,乃寝。

    文升既得杨翥策,锐欲捣哈密袭牙兰,乃发罕东、赤斤暨哈密兵,令清统之为前锋,从许进潜往。行半月,抵其城下,攻克之。牙兰已先遁,乃抚安哈密遗种,全师而还。是役也,文升授方略,拟从间道往,而进仍由故道,牙兰遂逸去,斩获无几。然番人素轻中国,至是始知畏。清功居多,稍迁都指挥使。

    十年,总兵官刘宁罢,擢清都督佥事代之。其冬,土鲁番归哈密忠顺王陕巴,且乞通贡,西域复定。屡辞疾,请解兵柄,不允。十五年卒。

清御士有恩,久镇西陲,威名甚著,番夷惮之。性廉洁,在镇遭母及妻妹四丧,贫不能归葬。卒之日,将士及庶民妇竖皆流涕。遗命其子不得受赙赠,故其丧亦不能归。帝闻之,命抚臣发帑钱,资送归里,赐祭葬如制。

(节选自《明史·彭清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清虽位偏校而好谋/有勇略/名闻中朝/尤为尚书马文升所器/尝引疾乞休/文升力言/于朝慰留之/ B、清虽位偏校/而好谋有勇略/名闻中朝/尤为尚书马文升所器/尝引疾乞休/文升力言于朝/慰留之/ C、清虽位偏校/而好谋有勇略/名闻中朝/尤为尚书马文升所器/尝引疾乞休/文升力言/于朝慰留之/ D、清虽位偏校而好谋/有勇略/名闻中朝/尤为尚书马文升所器尝/引疾乞休/文升力言于朝/慰留之/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 表示代理、 暂任或试充某官职。 在古文中同样表示代理官职、 兼职的说法有“假”“权”“领”“陟”等。 B、“乞休”, 自请辞官退休。 古代对退休有多种称谓, 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休致”“解绶”“移病”“告老”等。 C、“丁母忧”,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丧事叫“丁母忧”;而遭逢父丧则称“丁外艰”。 D、“帑”, 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 类似词汇还有收藏兵器和兵车的处所叫库,米仓或者储藏的米叫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清边功甚巨。他长期镇守边疆,在守卫肃州时追击贼寇,收获颇丰;在两次收复哈密的过程中,也立下了大功。 B、彭清深受重用。他多次请求退休,都没有得到允许。尚书马文升非常器重他,在他被调往凉州后,又把他调回。 C、彭清素有威名。他不仅在朝中闻名,而且在边陲让番夷深为畏惧,在攻打哈密和安抚番人时起到很大作用。 D、彭清廉洁清贫。他的母亲和妻子、 妹妹去世都因家贫不能归葬; 他去世时留下遗命,令其子不得接受馈赠,也不能归葬。
(4)、下列对第一个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言“肃州多故,而清名著西域,不可易”,乃寝。

A、(马文升)便说“肃州多事,而彭清在西域闻名,不能调离他”,此事才作罢。 B、(马文升)便说“肃州多缘故,而彭清名字在西域,不能更改他的名字”,此事才作罢。 C、(马文升)便说“肃州多事,而彭清英名在西域,不能调离他”,此事才作罢。 D、(马文升)便说“肃州多缘故,而彭清在西域闻名,不能调离他”,此事才作罢。
(5)、下列对第二个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然番人素轻中国,至是始知畏。清功居多,稍迁都指挥使。

A、然而番人素来轻视中国,到这时才感到畏惧。彭清功劳居多,稍微晋升为都指挥使。 B、然而番人一向轻视中国,到这时开始知道畏惧。彭清功劳居多,逐渐晋升为都指挥使。 C、然而番人一向轻视中原,到这时开始知道畏惧。彭清功劳居多,稍微晋升为都指挥使。 D、然而番人素来轻视中原,到这时才感到畏惧。彭清功劳居多,逐渐晋升为都指挥使。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子淔,字正之,燕懿王赵德昭五世孙。父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子淔以荫补承务郎,累迁少府监主簿,改河南少尹。时治西内,子淔有干才,漕使宋昪器之。或事有未便,子淔辄力争,昪每改容谢之。除蔡河拨发纲运官。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丁内艰,起复。累进龙图阁、秘阁修撰,除陕西转运副使。初,蔡京铸夹锡钱,民病壅滞,子淔请铸小铁钱以权之。因范格以进。徽宗大说,御书“宣和通宝”四字为钱文。既成,子淔奏今民以旧铜钱入官,易新铁钱。旬日,易得百余万缗。帝手札以新钱百万缗付五路,均籴细麦,命子淔领其事。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会蔡京再相,言者希京意,论子淔乱钱法,落职奉祠。靖康初,复秘阁修撰。金人侵洛,子淔奔荆南。渍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京城已破。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绍兴元年,召见,复徽猷阁直学士,改江西都转运使。时建督府,军需浩繁,子淔运饷不绝,以功进宝文阁直学士。三京新复,除京畿都转运使,以疾辞。卒于家,年六十七。子淔幼警悟,苏轼过其家,抱置膝上,谓其父曰:“此公家千里驹也。”及长,善谈论,工诗。然崇宁、大观间土木繁兴,子淔每董其役而不谏,识者鄙之。

(选自《宋史·赵子淔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节选自《孙子兵法·地形》)

材料二:

凡与敌战,三军必要得其地利,则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所谓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利胜之半也。此言既知彼又知己,但不得地利之助,则亦不全胜。法曰:“天时不如地利。”

宋武帝讨南燕。慕容超召群臣议拒晋师。公孙五楼曰:“晋师劲果,所利在速战,初锋勇锐,不可击也。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可徐拣精兵二千骑,循海而南,其粮道;别遣段晖率诸州之军,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较其资储之外,余悉焚荡,芟除粟苗,使敌来无所资,坚壁清野,以待其衅,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迎战,下策也。”超曰:“京都富盛,户口众多,非可以一时入守。青苗布野,非可以猝芟。设使芟苗守城,以全性命,朕所不能。今据五州之强,带山河之固,战车万乘,铁马万群,纵令过岘,至于平地,徐以精骑蹂之,必成擒也。”慕容镇曰:“若如圣旨,必须平原十里而军,军垒成,用马为便宜,出岘逆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入岘,自贻窘迫。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终屈于韩信;诸葛瞻不守剑阁之险,擒于邓艾。臣以天时不如地利也阻守大岘策之上也。”超又不从。而摄莒、梁父二戍,修城隍,拣士马,蓄锐以待之。其夏,晋师已次东莞,超遣其左军段晖等步骑五万,进据临朐。俄而,晋师渡岘,慕容超惧,率兵四万就段晖等于临朐,战败,超奔广固,数日而 , 燕地悉平。

(节选自《百战奇略·地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