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临沂市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象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

﹣﹣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地区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至少两条)。
(4)、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请你写出一条。
举一反三
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生产篇】

材料一   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春秋时期,人们起名字时,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简明中国古代史》

【改革篇】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片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交流篇】

材料三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发展篇】

材料四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