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树德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摘自《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二......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

——摘编自《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材料三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谁为这条商路的开通做出了重大贡献?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东晋南朝时北方哪些先进技术被带到了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
举一反三

某校九年级二班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个球通史、文明交流史”进行项口式学习,设计了以下任务单,请你参与。

【任务一:搜集资料】

材料一

①文物:汉朝鎏金铜马。

以西汉时大宛产的汗血马为模特精制而成,现藏于陕西省茂陵博物馆

②著作:《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以上为所搜集史料中的两个,请分别写出其史料类型,并说说你认为哪个史料可信度更高(标出序号)。

【任务二:分析资料】

材料二:古希腊地理学家马利奴斯记录了一条……商路;托勒密把这条商道记载入其《地理志》中。近代英国东方学家亨利·玉尔在……书中对“赛里斯之路”的研究,奠定了“丝绸之路”一词的学术基础。李希霍芬在中国先后进行了七次地理和地质考察研究,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

——摘编自文明传播课题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与“丝绸之路”概念产生相关的史学研究方式。

材料三: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

——摘编自文明传播课题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可能“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的文明成果。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有陆路和海路之分,陆上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有两汉、隋唐和元几个朝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则更为悠久,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徘徊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宋元时期,明朝初年达到顶峰,明中叶至清代而衰落。

——摘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并各举·例加以解释。

材料五:西方文明的扩张是带有相当不平等性的全球化,……今天的“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建设则是世界文明史的价值重现,就是以“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如果说马歇尔计划开创了一个冷战分裂的世界历史,那么,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是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用互通有无、交流互鉴的方式来消弭纷争和贫困,这就是“天下大同”文明观的实践体现。

——摘编自文明传播课题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5)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和材料中西方做法的不同点。

材料六: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潮流。

——改编自《推动共建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的世界潮流。

【任务三:解决问题】

材料七:“去全球化”(全球主义的减弱)隐含着“与中国脱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消除美国制造业对中国的依赖……

——改编自李形《揭秘“去全球化”和“再全球化”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结构性力量》

(7)结合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西方国家“去全球化”“与中国脱钩”做法为祖国发展献计献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