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仙庵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我的语文老师

    ①我特别感激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

    ②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之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的寻找,但是再也没有找到像她这样的一位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的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着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什么叫语文?”

    ④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头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⑤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

    ⑥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⑦我至今还记得,所有的同学把头转向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片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走上讲台,那一天是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

    ⑨对我来说,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向水面,一边硬,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⑩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我不是轻轻的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就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着看着我,说:“你进来坐一会儿。”

    ⑪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我的六个作文本。她把这六个作文本一本一本的摆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单说你的这些作文里的字,就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个作文本,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⑫她又说:“在这六个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第一本里你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进行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⑬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⑭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的漫长的人生之路。

    ⑮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1)、作者回忆了与语文老师有关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分析第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4)、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①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的砸向水面,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夜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5)、本文蕴含了作者对语文老师怎样的思想感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记忆的版图
                                                                                                林清玄
       ①一位长辈到大陆探亲回来,说到他在家乡遇到兄弟,相对地坐了半天还不敢相认,因为已经一丝一毫都认不出来了。
       ②在他的记忆里,哥哥弟弟都还是剃着光头,蹲在庭前玩泥巴的样子,这是他离开家乡时的影像,经过四十年还清晰一如昨日。经过时间空间的阻隔,记忆如新,反而真实的人物是那样陌生,找不到与记忆的一丝重叠之处。
       ③更使他惊诧的是,他住过的三合院完全不见了,家前的路不见了,甚至家后面的山铲平了,家前的海也已退到了远方。
       ④他说:“我哥哥指着我们站立的地方,说那是我们从前的家,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如果不是有亲人告诉我,只有我自己站在那里的话,完全认不出来那是我从童年到少年,住过十七年的地方。”
       ⑤这使他迷茫了,从前的记忆是真实的,眼前的现实也是真实的,但在时间空间中流过时,两者却都模糊,成为两个丝毫不相连的梦境。在此地时,回观彼处是梦,在彼地时,思及此处也是梦了。到最后,反而是记忆中的版图最真实,虽然记忆中的情景已然彻底消失了。
      ⑥这位长辈回来后怅惘了很久,认为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缘故,才让他难以跳接起记忆中沦落的事物,其实不然,有时不必走太远,不必经过太久的时光,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怅惘。
      ⑦我有一个朋友,他每次坐在台北松江路六福客栈的咖啡厅时,总会指着咖啡厅的地板,说:“你们相不相信,这一场块是我小时候卧室的所在,我就睡在这个地方,打开窗户就是稻田,白天可以听到蝉声,夜里可以听到青蛙唱歌,这想起来就像是梦一样了。”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
       ⑧记忆的版图在我们的心中是真实的,它就如同照相机拍下的静照,这里有我走过的一条路,爬过的一座山;那里有我游过泳、捞过虾的河流;还有我年幼天真值得缅怀的身影。这版图一经确定,有如照相纸在定影液中定影,再也无法改变,于是,当我们越过时空,发现版图改变了,心里就仿佛受到伤害,甚至对时间空间都感到遗憾与酸楚了。
       ⑨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美丽无方,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
       ⑩其实,在记忆中的事物原来可能不是那么美好的,当时比现在流离、颠沛、贫困,甚至面临了逃难的骨肉离散的苦厄,但由于距离,觉得也可以承受了。现在的真实也不一定丑陋,只是改变了,而我们竟无法承担这种改变。
       ⑾我们在生命中所经验的一切,无非都是一些形式的展现。记忆的版图,乃是从前的现实;现在的生活,终将成为未来记忆的版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真实的自我始终没有改变。
【注】“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语出李煜词,在文中意为离乡时间久,距离远。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美妙夏日  最喜蝉鸣

许梦飞

       ①在成长的岁月里感受着人间冷暖,四季轮回。一年之中我偏爱夏日,因为在这个生机繁茂,热闹的时节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倾听美妙的蝉鸣。我也一直认为蝉是一种颇有恒心和毅力的昆虫,而对于炎炎夏日里的蝉鸣来说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情歌唱。

       ②它们似乎是想要吵醒乡村的耳朵,告知人们自己转瞬即逝的青春和生命。夏日,明丽、清新的早晨,昨夜的天使留下的露珠,每一颗在暖阳下都饱满晶莹,似璀璨夺目的珍珠,闪现着彩色的银光,安详地睡在绿叶上。听!不知是谁的一声清脆的悠长低吟,拉开了又一天忙碌演唱的序幕!在阳光细细碎碎铺满的枝头上,一蝉鸣,百家争鸣!恰风和日丽,杨柳依依,每位歌者当之无愧都是天籁之声!

       ③每至午后,日影移走,蝉总会朝着最亮最热的方向唱得更欢喜了。美妙动听的蝉声总会不间断地回荡在人们耳边,宛如一场气势磅礴并且正在火热演奏的交响乐,自己也常常喜欢在这样的午后,躺在树阴下舒适的竹席上,观蝉听声,声声蝉鸣,或低沉悲切,或雄伟嘹亮,或轻柔婉转。听者每每都百感交集,时而感觉欢快舒心,时而伤感愁闷,时而又令人斗志昂扬。它就是这样用不同的歌声和旋律拨动着我心灵深处的弦,而田野里正逢瓜果丰收时节!

       ④渐渐地日薄西山了,黄昏已至,暮色加浓,听这可爱的精灵还在晚风里低吟浅唱,突然想到了一句诗“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身临雅静,深幽,的确令人感触颇多。这时的声音忽远忽近,忽有忽无,忽小忽大,虽然少了原有的嘹亮激越,但比亮丽的早晨更添了几分玄妙与诗意。

       ⑤你或许会问,为何我对它情有独钟,其实缘于我对蝉的认识,那时很小对蝉了解甚微,也曾一度认为它的叫声是冗长、刺耳的所以有些厌恶它,后来由恶转爱缘于一段我最爱的节目《人与自然》的视频,它在里面述说道:“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一生的写照。”蝉的一生是艰难的历程,它们生命极其短暂,但就是短短这一个月的幸福时光,它们需要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压抑几年,等到破土而出,能在繁花绿叶间引吭高歌的时候,它们的生命也快到了尽头。每每想到这,我也总为这种甘于寂寞、锲而不舍、热爱生命的态度而感动,从此对它有了一丝敬爱。

       ⑥千年沧桑,蝉就一直这样知了、知了地唱着不变的歌,歌唱美妙夏日,仿佛向人们诉说它们早已知晓了生命的来之不易。它们珍爱自己的生命,虽短暂却从不悲伤,在岁月不多的日子里,它们尽力、尽情地高歌着,酣畅淋漓地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以火热、孜孜不倦的生活热情将自己微小的生命完美地转化成一曲壮美的千古绝唱,也同时把它献给了美妙夏日。

       ⑦正如泰戈尔所说的,生如夏花一样灿烂,死如秋叶一样静美,它完全拥有了生命里的这两种别样的美丽。秋叶离开了枝头,就像生命告别了人世,但它们卑微的躯体后面却隐藏着清晰而丰富的脉络,那些曾经奔腾着对生命最真的热爱的鲜明的血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天的芭蕾

韩静霆

    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

    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历历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活灵活现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描绘冰灯的美丽,语言显得多么乏力。“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在这里不过是句大实话。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谁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再说画它更是不易讨好。你只能用背景曲反衬冰灯,它本身是无色的透明体。可是,当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

    赶到天暖了,冰融了,窄瘦的松花江结束了凝固的冬眠,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润了泥土,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

    遗憾吗?

    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白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的黄金年华。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非凡。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亮装点一下冬天就情愿化为乌有了似的,半点痕迹也不留。

    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找到。

    所以我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

    生命原来也同寓言一样呢,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长寿的庸人,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样的人却在人们的怀念中获得永生。哦,说到人生,似乎扯远了。那么,朋友,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后,并不能留住那乐声呀,但它永久地强化着你的灵魂;你看罢芭蕾舞剧《天鹅湖》,无法阻止帷幕下落,可它依然在陶冶你的情操;你见过月夜悄然迸放的昙花吧?它拼着生命的全部孕蓄,仅作一次短暂的辉煌表演,可你忘得掉吗?

    啊,冰灯,冰灯!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是的,是温润的春天了,可我还是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它给我的昭示是悠远的,假如能让我的生命全都换作青春,而寿命不得不缩减,我愿意。

(选自《花魂》有改动)

阅读

披彩虹的少年

王朝霞

①起初我以为,桑珠只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孩子。他能轻松驾驭那辆坏过N次的单车并能反复拆卸安装,能变戏法哄八岁的妹妹瞬间停止哭闹,他还能让家里那只性格粗暴的小藏獒对他俯首称臣。总之一句话,他很善于用一些小伎俩去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小麻烦,尽管他才十二岁。

②桑珠的右腿有点轻微的跛,说是小时候从马背上摔下来的后遗症。

③桑珠的作文一级棒,屡次在省州级作文大赛上夺奖。

④时间久了,我发现桑珠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小家伙。

⑤桑珠经常会给我提一些让人始料不及的问题,比如:天上的云朵为什么是白色的?太阳隔多久会眨一次眼睛?蚂蚁们有没有属于自己的节日?这些令人翻白眼的问题常常导致我大脑短路。可如果答不上来的话,在一个孩子面前就太跌份了。因此我每次即使把脑汁绞尽了也要胡诌一个答案给他。我说:“蚂蚁们每天都要东奔西跑忙着搬家,哪有时间过节呀……”桑珠打断我,“看,这完全是大人思维嘛!蚂蚁肯定有自己的节日,小蚂蚁有儿童节,大蚂蚁会有星星节、花儿节,说不定还有其他节日呢。”“星星节?还月亮节呢!那蚂蚁有眼睛吗?”我撇撇嘴,表示对他提出的“大人思维”论不服气。桑珠眨着浓密的睫毛感叹道:“为什么大人和小孩不能有一样的看法呢?阿妈总是阻止我骑马,奶奶不让我拆装自行车,为什么小孩喜欢做的事情大人都要反对呢?”

⑥某年秋天,一些琐事纷至沓来,困扰得我失去招架和应对的能力,情绪也一度陷入持续低迷的状态。我只好申请了休假,躲在乡下老家看花看草,意欲避开那些乱七八糟的烦心事。恰在这时,桑珠拨了电话过来,问我怎么没了音讯。我对着电话发呆,不知道要怎么给他解释。片刻沉默后,桑珠以不容商量的口气说:“阿姐来我家住几天吧,我和妹妹拉毛的暑假作业需要你的帮助才能完成。我们等你,一定要来哦……”桑珠把尾音拖得长长的,像山谷里的鸟鸣。

⑦明明是他在帮我,却还要小心地维护我的敏感和脆弱。我不得不对这个小男孩刮目相看。

⑧在桑珠家待了三天,每天都睡到自然醒。心血来潮时,我会下厨给他们袓孙三人做点皮辣子扯拉条吃。晚饭后桑珠会带上豆子陪我去村道上散步,给我讲一点学校里的笑话。桑珠每次都会说到他长大后的梦想:流浪歌手、汽修店老板、医生、作家。我很奇怪他的梦想为什么每次都不一样,桑珠说:“我觉得梦想多一点才更有意义啊,说不定我可以在做医生的同时又做一个好歌手和大作家呢!”又说:“草地上正是因为开了很多种不同的花儿,才显得更好看,不是吗?”天哪!我简直要对这个小屁孩肃然起敬了。桑珠歪着头,眉宇之间一片憧憬。记得我刚刚踏上新闻记者岗位时,曾写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句子勉励自己。后来发现,妙手著文章还勉强可以,而铁肩担道义根本就是一个黑色的笑话。无论立多大的志,我仍是芸芸众生里最平常不过的一副皮囊而已,为生活谄媚,也为五斗米折腰。如今,除了重复一个又一个相似的日子以外,梦想早就荡然无存了。一向心高气傲的我,突然在一个孩子面前感觉到了心虚气短。

⑨ “看!彩虹!”正当我焦虑自责不知所措之时,桑珠却在一旁尖叫起来。我抬头,发现刚刚停止的那场雨将一架绚丽的彩虹桥醒目地搭在了我们面前。

⑩桑珠目不转睛地盯着彩虹看,神情专注得让人不忍打扰,“多好看的彩虹啊,为什么会是七种颜色而不是八种十种呢?阿妈在牧场也一定能看见吧……”

⑪“是时候该清理一下被俗世蒙蔽已久的心了!不然,我连跟桑珠做朋友的资格都没有。”我想。

(选自《中国校园文学•少年号》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水桶里的晃动

①”水桶里晃动的”这一意象,来自一首新诗。读罢顿时拍案,太有新意了。然而,那又是从童年起就烂熟的啊!

②怎么能够忘记水桶?.

③小时候我居住的岭南小镇,镇中心流过一条不大不小的河,名叫”横水”。别指望什么”水是眼波横”,它的源头是连绵的大牛山,从方圓数十里阡陌纵横的田垌、炊烟裊袅的村庄、布满菜垄和坟墓的坡地,收纳各种各样的水,经过镇里埠头时,浑绿、浓稠。到了六月吃粽子的时节,洪涝来了,小孩子从石桥上吆喝着跳下,出水时头上披着泥沙。

④我和姐姐天天踏着花岗岩做的石级,把河水打进水桶,挑回家饮用。如今回头看,大吃一惊,混合着人畜排泄物、海量垃圾的污水,沿河人家喝了多少世代!直到上世纪50年代,居民才开始把明矾放进水缸,沉淀的杂质动不动是几寸厚。到了改革开放后,终于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⑤挑水时,好玩的不是水,而是水桶里晃动的倒影。那时我七八岁,祖母为我的窄肩配备的水桶是薄铁做的,容量不大,挑起来分量正好。大我三岁的姐姐负责打水,整理棕绳,为我扶起小扁担。起步后,水桶发出奇妙的金属声,让人想到梵音,哐啷哐啷,紧随步子的节奏。小小的水桶盛上水,如果静止,倒影不过是原物的拷贝;水晃动,便被赋予了生气,万花筒一般,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怪诞的图形。

⑥挑起水桶,踏上九级石阶,被水桶里的风景迷住。先是从果园篱笆上伸出的番石榴树。果子躲在叶丛,桶里却看得分明。继而是充满动感的铺子,头一间是大芳茶楼,招牌被水波颤出皱褶,”大芳”两个榜书仿佛跳起舞来。骑楼下,小女孩在踢毽子,影子在水底飞过。然后是街角的一棵紫荆树,正是花期,桶里盛着艳丽的姿色,比树上的花更水灵。拐进小巷,倒影便全是乌黑的墙壁。

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河水只拿来洗衣物,与小镇相邻的村庄有一口水井,饮用水去那里打。路远了,怕水溅出,挑上肩前,姐姐往桶里放上几片树叶。井沿的蔷薇开花那阵,姐姐趁村人不在旁,摘下几朵放在水上,慌慌张张像做贼。其实哪有人稀罕?

⑧井水比河水有看头,清凌凌的。离开井台往小镇走,经过一条俗称”竹巷的植物长廊,两旁不全是凤尾竹,还有小叶榕、楠树、尤加利和乌柏。密不透风的浓绿,应了那句唐诗”空翠湿人衣”。是的,我的衣服湿了——既染上了绿色,又被桶里溅出的水花打湿。走得稍快一点,水桶里的世界更是精彩!一会儿是密密匝匝的竹竿,排浪一般打来。一会儿是头顶上的浓荫,教我恍惚间潜入大海深处。一会儿是旋转的灯笼花和扶桑花,犹如烟花爆开。一会儿,桶里一片澄明,水面纹丝不动,原来已走出竹巷,水桶兜上了无云的蓝天。还得穿过墟场。纷纷落进水桶的,近的有檐牙、帐篷、货摊上的遮阳伞、推鸡公车的汉子那上了釉似的背脊,远的有电线网、伙伴放的风筝。

⑨自从被桶里的倒影迷住,我走路的姿态变得特别,让姐姐这监护人困惑。忽然快忽然慢,她要么跟不上要么超前,却不晓得我在”追”水桶里的景致。看得太投入,碰伤脚趾不止一次。有一回打了个趔趄,水桶侧翻,虽马上站定,水也泼出了一半,害得姐姐多走了一趟,水缸才给注满。过了很久,终于被姐姐识破,从此她走一段就高声提醒:”看路!

⑩我抄下的那句诗是这样的:”水桶里 晃动的青峰才是真正的秦岭。”我无意去分辨儿时小水桶里的倒影是不是比景物本身更真实,但能肯定,”水桶里晃动的”比现实的画面美得多。

(《光明日报》2023年05月20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