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二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某实验小组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时,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开始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结果又变澄清。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是因为沉淀CaCO3转变成了溶于水的Ca(HCO3)2 , 所以浑浊又变澄清,该小组同学对长时间向液中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提出问题)一定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质组成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开始通入CO2 , CO2与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通入过量CO2 , 继续反应的方程式:Na2CO3+CO2+H2O=2NaHCO3

③Ca(OH)2与NaCO3、NaHCO3均能反应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较稀的CaCl2液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而与NaHCO3液不反应;

⑤Na2CO3、NaHCO3溶液均显碱性。

(2)、(提出猜想)

I.溶质为NaOH和Na2CO3

Ⅱ.溶质为

Ⅲ.溶质为Na2CO3和NaHCO3

Ⅳ.溶质为NaHCO3 

(3)、(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溶液,滴在pH试纸上

pH=9

该溶液显碱性

⑵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Ⅳ不成立

⑶将步骤⑵所得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的,振荡

迅速冒气泡

猜想Ⅲ成立

举一反三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发射并与空间站对接,成功将三名宇航员送达空间,为保障宇航员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少部分氧气由宇航员从地球带入太空,而大部分氧气是在太空站制备出来的。以下是两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方法一:利用宇航员呼出气体中的物质与Na2O2(过氧化钠)反应产生O2

(1)已知,氮气不与过氧化钠反应,呼出气体中的什么物质能与过氧化钠产生氧气呢?

同学们展开猜想:①可能是H2O;②可能CO2;③可能{#blank#}1{#/blank#}(填符号)。

实验小组同学根据猜想进行实验。首先使用塑料袋收集一袋呼出气体,并用传感器测出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如图1。然后快速向塑料袋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继续用传感器检测,数据如图2。

(2)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二氧化碳{#blank#}2{#/blank#}(填“能”或“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由图可知,放入过氧化钠{#blank#}3{#/blank#}秒后,反应基本停止。

(3)实验小组同学又对水和过氧化钠能否反应展开实验探究,如图3。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水与过氧化钠接触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P口处,发现木条{#blank#}4{#/blank#},证明水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为确保成功且排除其他干扰,加水时应{#blank#}5{#/blank#}(填序号)。

a.使水逐滴加入

b.快速加水,浸没过氧化钠后关闭活塞

c.让水全部流下,不做其他操作

实验中发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待反应停止,冷却后,观察到{#blank#}6{#/blank#}。

(4)利用过氧化钠制氧气的装置如图4,其中的洗气室相当于实验室中使用的多功能瓶,欲用图3中装置制氧气,连接P口时,应选择图5中的{#blank#}7{#/blank#}(填序号)瓶进行洗气。

方法二:将宇航员生活产生的废水、尿液等循环利用,维持人体所需的水和氧气,如图6。

(5)该系统中理论上能够达成100%循环的元素有{#blank#}8{#/blank#}(填序号)。

a.碳元素                    b.氢元素             c.氧元素

(6)写出太空舱生命保障系统图中水发生的分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反应条件为“通电”):{#blank#}9{#/blank#}。

【视野拓展】固体燃料制氧气

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有一种“氧烛”,如图甲所示,利用固体燃料——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和一定量的镁粉、二氧化锰等均匀混合制成)制氧气,其原理是:2NaClO32NaCl+3O2↑。该反应需要在300℃左右进行,并伴随少量有毒氯气产生。若温度过低,反应会终止,若温度过高,会产生大量氯气。

(7)启动“氧烛”时,按压点火装置,产氧药块中镁粉与氧气先发生反应,其符号表达式为{#blank#}10{#/blank#},该反应的目的是{#blank#}11{#/blank#},便于产氧药块中氯酸钠耗尽。

(8)产氧药块反应过程中需要维持温度不能过高,其原因是{#blank#}12{#/blank#}。

(9)“氧烛”的填充材料会影响其放氧时间(即完成反应的时间)和外壳温度。兴趣小组同学分别测试了无填充材料、填充材料A和填充材料B三种情况下“氧烛”的放氧时间及外壳温度,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分析,“氧烛”应选择的填充材料是{#blank#}13{#/blank#}(选填“A”或“B”),请说明理由:{#blank#}14{#/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