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xǐng)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①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径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②。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劝之:“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注释:① 尼:劝阻。 ②勖:勉励。 

(1)、下面哪句中“之”的用法与意义同“其近卒泣陈劝之”中的“之”一样?(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齐之习辞者也 C、至之市 D、吾欲辱之
(2)、请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钱金玉在抗击英军入侵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英勇奋战。 B、这篇短文介绍了钱金玉虽家有老母仍毫不避难,身负重伤,力战而死。 C、钱金玉接到上级的命令后慨然奔赴前线,抗击英军,为国捐躯。 D、钱金玉性格刚强果敢,有节气,至死还心怀国家,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钱金玉松江千总 官:________   ②至吴淞 径:________
东炮台陷 及:________        ④曾不却 少:________

(4)、翻译下面句子。
①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②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举一反三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余为儿童时,闻山游者说峡山寺,难为俦远地,尝以为无缘能来。及兹获游,周历五峰,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

       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天竺之石桥下无泉,麓山之力不副天 奇,灵鹫拥前山,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难也。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去其所阙,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於治平也,弗难矣

     【注释】①俦(chóu):伴侣,此处用作动词,结伴同游。②治平:政治修明,社会安定。

古诗文阅读

【甲】

朝中措·平山堂①

北宋 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②,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③前看取衰翁④。

【注释】①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他修建了一座“平山堂”,常携带宾客来此游览聚会。欧阳修在扬州以安民、便民为本的“宽简之政”,给扬州带来政通人和的新气象。1056年,欧阳修调离扬州后,他的朋友刘原甫也被任命为扬州太守。在平山堂告别的饯行宴会上,他作了这首《朝中措》相送。②文章太守:这里指刘原甫。③尊:同樽,酒杯。④衰翁:指欧阳修自己。

【乙】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①,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 , 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 , 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其上 , 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⑩而无识者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节选欧阳修《养鱼记》)

【注释】①非非堂:堂名,在作者衙厅西侧。②植物:种植花草。③洿:掘土为池。④甃:指砌池壁。筑:指夯平池底。⑤锸:铁锹,掘土的工具。⑥浚:疏通,挖深。⑦偃息其上:在池旁休息。⑧潜形于毫芒:把自己比作微末细小之物,可以毫芒之间藏身。⑨罟:捕鱼的网。⑩嚚昏:愚蠢糊涂。

【丙】

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 , 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释】①机阱:陷阱。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