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菊有黄花》,完成习题。
        ①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②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
        ③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陶渊明随口吟出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名片。以至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一丛菊。菊不朽,他不朽。
        ④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⑤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⑥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
       ⑦现在思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
       ⑧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老人们心细,摘了它们晒干,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然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了这事。
       ⑨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
       ⑩周日逛衔,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是菊花,摆在那里卖。泥盆子装着,一只盆子里只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颜色也多,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我还是喜欢黄色的。《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
       ⑪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1)、请简要阐释下面加点的语境义。
①菊不朽 , 他不朽                                                               
②那样放纵地挥霍                                                            

(2)、请简要概述作者围绕“菊”写了“我”的哪些活动?

(3)、文中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进行具体赏析。

(4)、文章的结尾含义深刻,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全文简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连黑,选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于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了,说:“爸,志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于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跟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速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踩。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哒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一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好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儿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花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给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⑪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⑫一次欠,我用打老枣树的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⑬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割着母亲的心。

    ⑭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⑮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北国的春风

文/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到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思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在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色香味俱全。这四句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着大地,像柳丝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滋润。这才草长、花开、鸟飞,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到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我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冷森森。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会……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原野,莽莽沙漠,滚滚而来。(A)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

    (B)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了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嘎吧嘎吧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拱苞了。清早,人们穿着老羊皮背心,用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梯田。春风呼啦呼啦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得喜欢得不行时,连捎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要不,猜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积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医院需要病人

(美)阿巴彻沃尔德

    ①以前,医院的住院部常常人满为患。可是近来,医院的效率越来越高了。病人住院根本无须久等。因为医院的床位过剩,为了经营下去,医院就得尽力避免病床空闲。这既是好事,似乎也不是好事。

    ②前些天,我到医院探望一位住院的朋友,我先到了问讯处,那里兼办入院手续。没等我开口问及我朋友的病房号,值班小姐便拿出一份表格,记下了我的姓名、年龄、职业,按了电铃。我还没来得及说明来意,早有两个护理员推着一辆轮椅来到我眼前。他们把我按到轮椅上,二话不说,顺着走廊推起就往病房走。

    ③“我没病!”我嚷了起来,“我是来看望朋友的。”

    ④“你朋友一来,我们就带他去你的房间。”一个护理员说。

    ⑤“他早就来了。”

    ⑥“那好,等我们把你安置到病床上,他就可以来看你了。”

    ⑦我发现自己被带到了一个写着“私人病房,未经护士许可不得入内”字样的小房间。护理员扒光了我身上的衣服,然后替我穿上一件古怪的、背后系带的短睡衣,还给了我一个水罐,然后打开了悬吊在天花板上的电视机,对我说:“需要什么就按一下电铃。”

    ⑧“我要我的衣服!”

    ⑨“噢,您放心好了。”护理员说,“哪怕发生最不幸的事情,我们也会把您的东西都给你那可能成为寡妇的妻子的。”正当我设想着怎样从这鬼地方逃出去的时候,威德大夫带领他的几个学生进来了。

    ⑩“谢天谢地,你们可来了!”我说。

    ⑪“你疼得很厉害吗?”他问。

    ⑫“我身体健康,我一点儿也不疼!”

    ⑬威德大夫显得十分忧虑:“如果你不觉得疼,那意味着情况比我们预料的还要严重。起初是哪里疼?”

    ⑭“不,我没病,我哪儿也不疼!”威德大夫同情地点了点头,转身对他的学生们说:“这是最难对付的一种病人,因为他拒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向医生叙述他的感受。在他打消自己根本没病的错觉之前,他是不会痊愈的。既然他不肯告诉我们什么部位有病,我们就只好做个外科检查手术来找出毛病。”

    ⑮“我可不想动手术。”

    ⑯威德大夫摇了摇头:“没人愿意动手术,但治病还是宜早不宜迟啊!”

    ⑰“我是来看望朋友的,我没病可治!我一切都正常!”

    ⑱“如果你一切正常,”威德大夫填写着病历卡说,“就不会到这儿来了。”

    ⑲次日早晨,他们剃光了我的胸毛,并且拒绝给我开早饭。

    ⑳过了一会儿,来了两个护理员把我挪到一辆担架式推车上,护士长在车旁随行,一个牧师垫后。

    ㉑我环顾四周,想寻求救援,但是我完全绝望了。

    ㉒最后,我终于被推进了手术室。

    ㉓“等一等,”我开了口,“我有话告诉你们。我是病得很重,但是我还没有加入医疗保险!交不起麻醉费。”

    ㉔麻醉师关掉了麻醉仪器。

    ㉕“当然,手术费我就更付不起了。”于是,大夫们纷纷放下了他们手中的手术刀具。

    ㉖接着,我转向护士说:“我甚至连交住院费的钱也没有。”

    ㉗接着,我糊里糊涂地换上了自己的衣服,被最初把我送进病房的那两个护理员赶到了清冷的大街上。

    ㉘但我要看望我的朋友,所以我又去问讯处打听我朋友的病房号,这回值班人员盯着我,冷冷地说:“我们再也不愿在本院看见你。你这不正常的人!”

(选自《外国经典短篇小说选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黎明的眼睛
端木蕻良

    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

    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窗子呢!

    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的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无需开窗子了。

    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候,他们也就会模仿岩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在搭上个顶蓬。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

    房墙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

    窗子,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了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

    随着时光流逝,层楼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了。看到高层的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他唤作屋子了。

    有谁未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打开窗子,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 , 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的飞来……

    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

    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风沙飞入屋中。还有,眼睛看不到的微尘,还有很难发觉的细菌,有的是出门拜访,有的是偷偷地混了进来……

    从古到今多少诗人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歌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眼睛凝望过窗子……

    窗子的变化,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眼睛,在今后的日子里,窗子的变化会更加多种多样了。

    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自动调和射进室内的光线,窗子会随着明暗变换颜色,窗框上装有循环水,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又可送进来他需要而又不易得到的芳香和养分……

    有的窗子不需开合,便能做到通风透光,他还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到外边,但是悦耳的琴声,它是不会阻拦的……

    打开窗子吧!现在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