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节选自陈寿 《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①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②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③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④ , 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①贷:借。②波臣:海神的儿子。③激:引。④常与:常在一起的,指水。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 , 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 , 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刘孟节
刘孟节先生概,青州寿光人。少师种放。笃古好学酷嗜山水而天姿绝俗与世相龃龉① , 故久不仕。晚得一名,亦不去为吏。庆历中,朝廷以海上岠嵎山地震逾年不止,遗使访遗逸。安抚使以先生名闻,诏命之官,先生亦不受就。青之南有冶原,昔欧冶子铸剑之地,山奇水清,旁无人烟,丛筠②古木,气象幽绝。富韩公之镇青也,知先生久欲居其间,为筑室泉上,为诗并序以饯之曰:“先生已归隐,山东人物空。”且言先生有志于名,不幸无位,不克③施于时,著书以见志。谓先生虽隐,其道与日月雷霆相震耀。其后,范文正公、文潞公皆优礼之,欲荐之朝廷,先生恳祈,亦不敢强,以成其高。先生少时,多寓居龙兴僧舍之西轩,往往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④独语,或以手拍栏杆。
(选自《渑水燕谈录》,有删改)
【注解】①粗语:比喻意见不合,互相抵触。②药:竹子。③克:能够。④吁唏:叹息。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