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处  阙:              ②沿阻绝  溯:             ③则湍绿潭   素:              ④引凄异   属:                 ⑤渔者歌曰   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____和_____形成照应。(每空限填一字)

(4)、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柳宗元“永州八记”选段,完成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①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②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③回巧④献技⑤,以效⑥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⑦之状与目谋⑧,瀯瀯⑨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⑩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
       【注释】 ①李深源、元克己:作者的两位友人。②刈(yì意):割。③熙熙然:和谐愉快的样子。④回巧:指山峦回环、云水萦绕。⑤献技:指鸟兽呈献出各种技艺。⑥效:呈献。⑦清泠:形容景色清凉明澈。⑧谋:这里是接触的意思。⑨瀯瀯:拟声词,水回旋的声音。⑩匝(zā)旬:满十天。(11)澧镐鄂杜:地名,都是当时京都长安附近豪门贵族聚居的地区。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泅者数百,皆披发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节选自周密《武林旧事·观潮》)

【乙】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 , 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 , 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 , 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 , 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白洋潮》)

【注】①京尹:京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长官。②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③艨艟(méng  chōng):战船。④僦赁:租用。⑤擘翼:张开翅膀。⑥镞(zú)镞:形容浪头聚集涌动的样子。⑦辟易:因畏惧而退缩。⑧礴:同‚薄‛,迫近,这里是撞击的意思。⑨炮碎龙湫:潮水像雁荡山的龙湫瀑布轰碎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