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固体沉淀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 , 理由: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 , 理由:Na2CO3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结晶水合物受热后易失去结晶水,如CuSO4•5H2OCuSO4 + 5H2O↑;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③无水氯化钙可做吸水剂;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室温晾干得蓝色固体。
Ⅱ.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用下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并得到下列现象:

(1)上图中无色气体为 ,所以猜想二不成立。
(2)向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实验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Ⅲ.定量测定固体的组成:
设固体为aCu(OH)2•bCuCO3•cH2O,为测定其组成,称取24.0 g蓝色固体。继续进行实验:

图中注射器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x关闭,y处打开;拉注射器时,x打开进空气,y关闭。
实验步骤:①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反复推拉注射器;③称量B、C、D、E、F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加热B处玻璃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
⑤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⑥再次称量B、C、D、E、F的质量。
问题探究:
(3)进行步骤⑤的操作中,注射器活塞要缓缓推动的主要目的是
数据处理:
(4)某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方法,测得以下数据:(假定每步反应都完全)
BCDEF
反应前124.0g250.0g300.0g350.0g360.0g
反应后116.0g253.6g304.3g350.1g360.0g
E装置质量增加的原因是;求该固体的化学式中 a:b:c=
举一反三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整理药品时,发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未塞瓶塞,且试剂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王、小李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并加以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小王

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溶液的pH>7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小李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A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1)小李同学认为小王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blank#}1{#/blank#}

(2)小李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A为{#blank#}2{#/blank#}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3{#/blank#} .

(3)小张同学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只是部分变质.为确定小张同学的猜想,应该对小李同学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向试管中加入{#blank#}4{#/blank#}的氯化钡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检验该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4)小王同学在测定溶液pH实验中,由于紧张先将pH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你认为他测出该溶液的pH会{#blank#}5{#/blank#}(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反思】

(5)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blank#}6{#/blank#}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6)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还可使用与小李实验所加试剂不同类别的试剂是{#blank#}7{#/blank#} (填一种试剂即可,用化学式填写).

(7)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blank#}8{#/blank#}(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

Na2CO3溶液呈碱性

设计方案:

请你完善如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同学评价

第1组

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

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blank#}1{#/blank#} 

第2组

若{#blank#}2{#/blank#} ,反应方程式是: {#blank#}3{#/blank#} ,则猜想(1)不成立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

第3组

第一步         第二步

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

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blank#}4{#/blank#}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blank#}5{#/blank#} .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blank#}6{#/blank#} .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猜想假设】

猜想⑴: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⑵:该溶液全部变质,为{#blank#}1{#/blank#}溶液.

猜想⑶: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同学评价

第1组

若溶液变红,则猜想⑵不成立

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blank#}2{#/blank#}.

第2组

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blank#}3{#/blank#}则猜想⑴不成立.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⑵还是猜想⑶成立.

第3组

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⑵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⑶成立.

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blank#}4{#/blank#}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⑴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blank#}5{#/blank#}.

⑵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blank#}6{#/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