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龙口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A.物质构成 | B.化学之最 |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②空气、液氧、过氧化氢中都含有氧分子 ③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③最轻的气体是氢气 |
C.实验操作 | D.化学史话 |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12.25g食盐 ②用100mL的量筒量取5.5mL液体 ③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盖好玻璃片再正放桌上 | ①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②道尔顿创立了原子论 ③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 |
A健康常识 | 人体缺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 人体缺碘元素会得侏儒症 |
B生活常识 | 热水瓶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 灶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清洗 |
C化学用语 | NO3﹣﹣硝酸根离子 NO﹣﹣一个氧化氮分子 |
D安全常识 |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
酒是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饮品,男女老幼均有饮用者,然而,酒后窘态百出,既有呕吐不止的,又有精神亢奋的;既有自己被送往医院的,又有酒驾造成交通事故的,因此,提倡“饮酒要适量,酒后不开车”,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良好行为。
白酒、红酒、啤酒等酒类,都含有酒精,其化学名称是乙醇(C2H5OH),酒精进入体内,很容易通过胃肠黏膜进入血液当中,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95%是靠肝脏分解的,分解过程如“图1”所示。酒精分解经历两个过程,①乙醇→乙醛的过程,需要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参与,若摄入酒精量过大,分解相对比较慢。乙醇聚集体内,会刺激胃黏膜,出现胃部不适,酒精也会抑制神经系统,导致睡眠紊乱。②乙醛→乙酸的过程,需要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参与,不同的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含量差别很大,乙醛聚集导致脸部发红,搏动性头痛、心慌、恶心等症状。另外,以上两个转化过程,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导致酒精性低血糖,出现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症状。
在肝脏内没有完全分解的酒精和乙醛,会通过血液,由心脏送往全身。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达到0.05%时,人就会出现“酒意”,开始进入兴奋状态;酒精的浓度达到 0.1%时,人会变得性情豪迈、动作夸张,达到 0.2%时,便进入了酩酊时期,人会步履蹒跚、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超过0.3%,人便步行困难、言语不清、烂醉如泥;一旦超过0.4%,饮酒者就昏睡不醒了。
| |
图1﹣肝脏分解乙醇的过程 | 图2﹣饮酒前后指标对比 |
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2”所示。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为醉酒驾车。
青少年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要远离酒类;为了家庭幸福,要劝告父母饮酒适量,禁止酒后驾车。
用途 |
活性炭用于 防毒面具 |
干冰用于 人工降雨 |
一氧化碳用 来冶炼金属 |
稀盐酸 能除锈 |
氧气能 支持燃烧 |
相应性质 |
活性炭 {#blank#}1{#/blank#} |
干冰 {#blank#}2{#/blank#} |
一氧化碳 {#blank#}3{#/blank#} |
稀盐酸 {#blank#}4{#/blank#} |
氧气 {#blank#}5{#/blank#} |
A化学与人体健康 | 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人体缺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③人体缺氟会导致龋齿 | ①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 ②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③保护金属资源只能通过防止金属腐蚀实现 |
C“低碳经济”的措施 | D日常生活经验 |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和筷子等 | ①洗涤剂去油污-是溶解作用 ②区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 ③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