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第四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穆天子得八骏以造王母,归而伐徐偃王,灭之。乃立天闲、内外之厩。八骏居天闲,食粟日石;其次居内厩,食粟日八斗;又次居外厩,食粟日六斗;其不企是选者为散马,日食粟五斗;又下者为民马,弗齿于官牧。以造父为司马,故天下之马无遗良

    穆王崩,造父卒,八骏死,马之良驽莫能差。然后以产区焉。冀之北土纯色者为上乘,居天闲,以驾王之乘舆;其厖为中乘,居内厩,以备乘舆之阙,戎事用之;冀及济河以北,居外厩,诸侯及王之公卿大夫用之;江淮以南为散马,以递传、服百役,大事弗任也。其士食亦视马高下,如造父之旧。

    及夷王,盗起。内厩之马当服戎事,则皆饱而骄,闻钲鼓而辟易 , 望旆而走。乃参以外厩。二厩之士不相能 , 内厩曰:“我乘舆之骖服也。”外厩曰:“尔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争而闻于王,王及大臣皆右内厩。既而与盗遇,外厩先,盗北。内厩又先,上以为功,于是外厩之士马俱懈。盗乘而攻之,内厩先奔,外厩视而弗救,亦奔。王大惧,乃命出天闲之马。天闲之马,实素习吉行 , 乃言于王,而召散马。散马之士曰:“戎事尚力,食充则力强;食之倍者且不克荷 , 吾侪力少而恒劳,惧弗肩也。”王内省而惭,慰而遣之,且命与天闲同其食,而廪粟不继,虚名而已。于是四马之足交于野,望粟而取,农不得植,其老羸皆殍,而其壮皆逸入于盗,马如之。

    王无马,不能师,天下萧然。取材于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八骏:传说中穆天子的八匹骏马,能日行万里。 ②造父:古之善御者。 ③厖(máng):毛色杂乱。

④士食,这里指养马人所得到的待遇。  ⑤辟易:退走。  ⑥吉行:在安定环境中驾车。

(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备乘舆之                阙:空缺,空额。 B、外厩先,盗                北:败走,败逃。 C、王及大臣皆内厩            右:亲近,偏袒。 D、王无马,不能              师:师法,效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企是选者为散马∥奚以先我 B、驾王之乘舆∥乃参外厩 C、戎事用∥于是外厩士马俱懈 D、皆饱而骄∥食充力强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故天下之马无遗良 因此天下的良马没有被排除在外的 B、马之良驽莫能差 马的优劣好坏没有人能够区分开来 C、二厩之士不相能 内厩以及外厩的养马人能力都不够 D、食之倍者且不克荷 吃得多一倍的马尚且不能担负战事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穆天子时,八骏以及其它各类良马各称其职,各得其所,天下相安。 B、穆天子驾崩以后,主事者依据出产地以及毛色差异来衡定马的优劣。 C、夷王面临“盗起”的变乱,才发现天下之马竟然都没有征战的本领。 D、“与天闲同其食”也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最后导致夷王“无马”可用。
(5)、本文借谈“马”来谈“人”,你是如何理解这一点的?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①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②,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③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注释】①乂yì:有杰出才能的人。 ②纁xūn:浅红色。  ③刍chú:青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传

(明)王世贞

①于谦,字廷益,其先河南人。谦生而颀皙 ,美容止。七岁,僧兰古春善相,见而大奇之,曰:“所相人,无若此儿者,异日救时宰相也。”二十三岁举进士,拜江西道监察御史。谦风骨秀俊,音吐鸿鬯,每奏对宣庙前,上必为倾听。

②久之,议增补各部右侍郎,治诸镇粮税,兼练卒抚民。上手书谦姓名付吏部,遂拜兵部右侍郎,兼治河南、山西。奉玺书以往,年仅三十三,时人荣之。谦感上知遇,夙夜拊循郡邑,延访父老,以便益病苦。岁饶则多出官镪,籴民粟归庾;俭则吐庾粟,减直以粜。公私得相赡,而于下尤利。

③谦既在官久,威惠流闻。尝轻骑自河内历太行而盗有窥者谦厉声叱之皆大惊散走。曰:“不知为我公,死罪,幸赦我。”谦异。

④数当入朝议事,人谓即不金往,宁无一二土物,如合芗、干菌、裹头之类,足以充内交际耶?谦笑而两举其袖,曰: “吾惟有清风而已。且交际物之几何,而闾阎短长可畏也。”因赋诗见志。

⑤郕王既即大位,益贤谦,虚己委焉。入对,慷慨泣奏曰:“虏得志,挟我大驾,势必长驱而南。今六军实力、武库、兵器尽矣。凡兵皆出营郭外,毋令避而示弱。通州仓欲守之或不能,以与敌则可惜,宜令官军皆给一岁禄奉,其自运。”上皆嘉纳之。

⑥虏报益急,诸中贵人之鼠窜者、恋土者相轧未定,而搢绅士人多遣其私重归。谦乃恸哭,廷诤曰:“京师,天下本。宗庙、社稷、山陵,宁此百官万姓帑藏庾廪萃此?此而不守,去欲安之?今日足一动,明日大事去矣。且虏乘胜骄,实不足畏也。”上闻之曰:“善。”其一听谦处分。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

(注)①郕王:朱祁钰,明朝的第七位皇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