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注释:
①若:好像。奇爱:十分喜爱。
②以:把。乃:于是。
③欲:想,希望。知:明白。
①何氏之庐也。庐:
②人问其故。故:
③即遣还外。遣还: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 , 看道边李树多子④ , 折枝⑤。诸儿竞⑥走⑦取之⑧ , 唯⑨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
【注】①尝:曾经。②诸:众。③游:游玩,玩耍。④子:指果实。⑤折枝:把树枝压弯了。折:弯曲。⑥竞:争逐,争着。⑦走:跑。⑧之:它,这里指李子。⑨唯:只,仅。⑩信然:确实这样。
董遇谈“三余”勤读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遏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司马光
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罢:停止,取消。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 , 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 , 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