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小明上网阅读时得知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Ar)的实验。小明很感兴趣,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制取氨气。小明将A与E连接,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气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刚将纯净干燥的氨气通入B中,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管口有液滴,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组同学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Ar)的实验设想是:先称量反应物CuO的质量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M(H2O),由此计算出Cu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小组每位同学从所提供的仪器中选择并组装了一套用于本实验的装置,其中简单、合理的是(填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
A.acdbbeecd B.aeebbcdee C.aeebbeecd D.abbeecd
②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Ar(Cu)偏大的是 (填序号);
A.CuO未完全起反应
B.CuO不干燥
C.氢氧化钠固体不干燥
D.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E.NH4Cl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
③在本实验中,还通过测定 和 的质量达到目的。
【提出问题】
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blank#}1{#/blank#};
猜想二:CaCO3和Ca(OH)2;
猜想三:CaCO3。
【资料查阅】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实验步骤与现象】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1 | 取1g样品于试管中,加入10mL蒸馏水,充分振荡 | 得到上层清液和下层固体 |
2 | 向步骤1后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 | 溶液变红 |
3 | 向步骤2后的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固体物质消失,并产生气泡 |
【实验分析】
(1)实验人员根据步骤1认为猜想三正确。其实该结论并不严密,请说明理由:{#blank#}2{#/blank#}。
(2)解释步骤3有气泡产生的原因:{#blank#}3{#/blank#}(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猜想{#blank#}4{#/blank#}正确。
【评价反思】
农业上使用库存较久的熟石灰时要检测其成分,因为熟石灰会与{#blank#}5{#/blank#}反应而变质。
【拓展延伸】
熟石灰存放时应{#blank#}6{#/blank#}保存。
【提出问题】 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或除水剂); 2、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易与二氧化碳反应。
【作出猜想】 猜想 Ⅰ:CO;猜想Ⅱ:CO2;猜想Ⅲ:
【实验步骤】 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 1】定性观察分析气体成分
(1)将块状木炭研细并与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的目的是。
(2)开始实验时,要先通一段时间N2 , 排出内部残留的空气,避免影响实验。最后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到猜想Ⅲ正确的结论,生成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的依据是:装置A中开始变红时,观察到。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 2】进一步定量分析确定气体组成
(3)重复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的数据如表:
测定对象 | 反应前的质量/g | 反应后的质量/g |
A 中的玻璃管+固体药品 | 121.6 | 120.2 |
B+C+D 中的广口瓶+溶液 | 1133.5 | 1134.4 |
依据上表数据计算: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反思与评价】
(4)装置 A 中生成 CO 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即可)。
(5)经讨论后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实验 2”中 B 装置可以不用,你认为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 可行”)。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