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某些铜器表面呈绿色,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了铜渍。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了解到这层锈渍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俗称“铜绿”。

(1)、(猜想与假设)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CO2、O2(填化学式)共同作用而生成的。
(2)、(设计与实验)借鉴课本“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刚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为铜片)。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写试管字母编号)。

(3)、(解释与结论)

①实验B的目的是

②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编号)。

举一反三
化学小组的同学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观察与记录)实验时观察到:实验一和实验一中分别{#blank#}1{#/blank#}和{#blank#}2{#/blank#}的现象,由此证明,两组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照可行方案进行实验后,最终确定实验三中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为了科学处理废液,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一废液过滤后,将滤液倒入实验二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可知实验一废液中的溶质为{#blank#}3{#/blank#},实验二废液中的溶质为{#blank#}4{#/blank#}。将实验三的废液继续倒入废液缸中,无明显现象。

将废液缸中固液混合物分离后,取滤液对其溶质的组成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滤液中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小海的猜想:含Na+、Cl、SO42

小韬的猜想:含Na+、Cl、SO42、CO32

(活动与探究)小海同学为了验证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自己猜想成立,小韬的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小海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blank#}5{#/blank#}。

(活动与探究)小韬同学继续实验:取小海同学实验后的废液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小海的猜想不成立,自己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小韬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blank#}6{#/blank#}。

(归纳与总结)由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以得出,在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时,在选择试剂时需注意的问题是{#blank#}7{#/blank#},进行实验现象与结论分析时应注意{#blank#}8{#/blank#}。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与“张牙舞爪”的雾霾相比,臭氧污染“隐藏”在万里晴空中,已成为夏季众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元凶。

    2019年3月29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该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大气臭氧污染防控的方向和路径。

    臭氧(O3)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可它为何又是危害环境的污染物?

    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180微克/立方米的环境中,会产生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地表臭氧并不是人类活动直接排放出的污染物,而是因为氮氧化物或挥发性有机物与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燃煤、汽车尾气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来源相对非常复杂,涂料、燃油、炼油厂、干洗店等,都会产生这种污染物。自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右图为某地臭氧、NO、NO2、NOX昼间12小时均值变化规律。

    我国对于臭氧污染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效降低臭氧浓度依然任重而道远。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