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探究实验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氢氧化钠溶解于水
           A                                                                B

(1)、探究物质性质:上述A、B两个实验都是通过 的变化来间接感知。B实验中 (填a或b)处的水位升高的。

(2)、

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

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中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它是通过控制可燃物是否与氧气接触和控制 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能证明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采用了 的实验手段。

(3)、

物质性质的应用:

实验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1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举一反三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依据右图实验探究分析,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lank#}1{#/blank#} 。
②炒菜时油锅起火,应采取灭火的措施是{#blank#}2{#/blank#} 。 

A.向油锅泼水B.赶快跑开
C.用扇子向油锅扇风D.用锅盖盖紧油锅

(2)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1                                                 图2                                      图3
 表示氯原子      表示钠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图1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lank#}3{#/blank#}。请从粒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blank#}4{#/blank#} 。
②图2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blank#}5{#/blank#} 。
③图3所示,向“人”字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入少量的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色,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对该现象的解释是{#blank#}6{#/blank#} ,根据现象说明浓氨水呈{#blank#}7{#/blank#} (填“酸性”或“碱性”)。

化学小组同学在查阅“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的原因”时,看到了以下资料。

①实验室所用酚酞溶液pH<8.酚酞的分子结构受pH影响,酚酞溶液的颜色受其分子结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溶液的pH

1≤pH<8

8≤pH≤13

pH>13

酚酞的分子结构

内酯式

醌式

羧酸式

酚酞溶液的颜色

无色

红色

无色

②醌式结构的酚酞能与H2O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且该物质在溶液中的颜色不受pH影响。

③NaOH溶液浓度越大,溶液pH越高。

该小组同学对上述资料产生了兴趣,决定对酚酞溶液颜色的变化开展探究。

(进行实验)

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数据

1

1﹣1:配制pH=13的NaOH溶液,取5 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分成两等份

    

1﹣2: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溶液红色褪去

1﹣3: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溶液红色褪去

2

2﹣1:分别配制pH=8、10、11、13的NaOH溶液,各取5 mL分别加入4支试管中,再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5滴30% H2O2

液,最后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溶液都先变成红色,然后红色逐渐褪去,四支试管变化情况见图:

2﹣2:配制pH=9的NaOH溶液,分别取5 mL加入4支试管中,再向各试管中加入5滴质量分数分别为0.5%、1%、2%、4%的H2O2溶液,最后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溶液都先变成红色,然后红色逐渐褪去,四支试管变化情况见图:

(解释与结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