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延边市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若夫乘天地之正 B、之二虫又何知 C、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D、定乎内外之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赵清献公神道碑

苏轼

    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公讳抃,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免死,一府皆服。阅岁,徙通判宜州。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

    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既至,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神宗即位,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为言。上曰:“用赵某为谏官,赖其言耳。苟欲用之,何伤!”及谢,上谓公:“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耶?”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久遣不复,无以慰缙绅之望。上纳其说。熙宁三年四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公年未七十,告老于朝,不许。请之不已。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时年七十二矣。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始公自杭致仕,杭人留公不得行。公曰:“六年当复来。”至是适六岁矣。杭人公,逆者如见父母。

    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二日而公薨。实七年八月癸巳也。讣闻,天子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有删节)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宗伯乔白岩序

(明)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

    阳明子曰:“可________!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

    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

【注】①大宗伯:礼部尚书别称。②阳明子:指王守仁。会稽山道家称“阳明洞大”,王守仁结庐其间,故自号阳明子。③鸠:通“究”,搜求。④僻:通“癖”,癖好。⑤卫武公:姓姬名和,西周时人。《国语·楚语上》载卫武公语:“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⑥交警:以交情之深而忠告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起于何也? 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故礼者,养也。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第、几筵,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 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养体也;侧载䍐芷【1】 , 所以养鼻也;前有错衡【2】 , 所以养目也;和鸾之声,步中《武》《象》,趋中《韶》《护》,所以养耳也;龙旗九斿【3】 , 所以养信【4】也;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5】 , 所以养威也;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孰知夫出费用之所以养财也?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苟怠惰偷懦之为安,若者必危;苟情说之为乐,若者必灭。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丧之者也,是儒、墨之分也。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 无君师,恶治? 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取材于《荀子·礼论》)
注释:【1】翠芷:香草。【2】错衡:指涂金的横木。【3】斿:旗上的飘带。【4】信:通 , 指神气。【5】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卧着的犀牛、蹲着的虎、蛟鱼皮做的马肚带、丝织的车帘、画了龙的车耳,以上都是君主车上各部分的装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