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起于何也? 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故礼者,养也。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第、几筵,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 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养体也;侧载䍐芷【1】 , 所以养鼻也;前有错衡【2】 , 所以养目也;和鸾之声,步中《武》《象》,趋中《韶》《护》,所以养耳也;龙旗九斿【3】 , 所以养信【4】也;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5】 , 所以养威也;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孰知夫出费用之所以养财也?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苟怠惰偷懦之为安,若者必危;苟情说之为乐,若者必灭。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丧之者也,是儒、墨之分也。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 无君师,恶治? 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取材于《荀子·礼论》)
注释:【1】翠芷:香草。【2】错衡:指涂金的横木。【3】斿:旗上的飘带。【4】信:通 , 指神气。【5】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卧着的犀牛、蹲着的虎、蛟鱼皮做的马肚带、丝织的车帘、画了龙的车耳,以上都是君主车上各部分的装饰。
(1)、下列对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争则乱,乱则      穷:陷入困境 B、故礼者,也         养:修养 C、《武》《象》     中:符合 D、尊先祖而君师       隆:尊崇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制礼义分之
故圣人治天下为事者(《兼爱》)
B、两者相持
见不贤内自省也(《〈论语〉十二章》)
C、君子既得
坚不能自举也(《五石之瓠》)
D、是礼三本也
治天下可运掌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如果追求没有限度和界限,就不能不争夺
B、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
谁知道献出生命、坚守名节是为了养护生命
C、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
如果只看到利益,这样的人就一定会害人
D、三者偏亡焉,无安人
这三个方面缺少一个,人们就不会安定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争则乱”与墨子《兼爱》“交相恶则乱”的意义完全相同。 B、荀子在追溯礼的起源时,认为礼是为满足人的欲望而制定的 C、第三段从天子的角度论证了按照贵贱有别等原则实行礼义很重要。 D、荀子认为对礼的重视,根本在于对天地、先祖、君师的重视。
(5)、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礼”有哪些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绘,字敬文。六岁便求入学,家人以偶年俗忌,不许,遂窃其姊笔牍用之。未逾晦朔,遂通《急就章》,内外以为非常儿。后敕撰五礼 , 绘与太原王乂同掌军礼。魏静帝于显阳殿讲《孝经》《礼记》,绘与从弟骞、裴伯茂、魏收、卢元明等俱为录议,简举可观。每霸朝文武总集,对扬王庭,常令绘先发言端,为群僚之首。音词辩正,风仪都雅,听者悚然,文襄益加敬异。又掌仪注。

    武定初,兼散骑常侍,为聘梁使主。梁武问高相今在何处?黑獭若为形容?高相作何经略?绘敷对明辩,梁武称佳。前后行人皆通启求市,绘独守清尚,梁人重其廉洁。

    使还,拜高阳内史。郡境旧有三猛兽,人常患之。绘欲修槛,遂因斗俱死于郡西。咸以为化感所致,皆劝申上。绘曰:“猛兽因斗而毙,自是偶然,贪此为功,人将窥我。”竟不听。高阳旧多陂淀,绘至后,淀水皆涸,乃置农正,专主劝课,垦田倍增,家给人足。瀛州三郡人俱诣州,请为绘立碑于郡街。

    河间太守崔谌,恃其弟暹势,从绘乞麋角鸽羽。绘答书曰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时文襄使暹选司徒左长史,暹荐绘,既而不果,咸谓由此书。及文襄嗣业,普代山东诸郡,其特降书征者,唯绘与清河太守辛术二人而已。至,补大将军从事中郎,迁司马。文襄以前司徒侯景进贤冠赐绘曰:“卿但直心事孤,当用卿为三公 , 莫学侯景叛也。”及文宣嗣事,仍为丞相司马。天保初,除司徒右长史。绘质性方重,未尝趣事权门,以此久而沈屈。卒,赠南青州刺史,谥曰景。

(节选自《北史·李绘传》,有删改)

【注】①黑獭:即宇文泰,字黑獭,鲜卑族,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②高相,即高欢,字贺六浑,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 , 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 , 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