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①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其中北京长城不仅是整个长城的缩影,更是整个长城的精华部分。它好像一个横着的英文字母“C”,呈半环状环绕在北京北部、东北和西北三面。从东到西包括6个区段: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全长629公里。
        ②提到长城,人们往往首先把它和秦始皇联系起来,似乎他建造的长城是最早的,实际上北京地区长城建得更早,公元前283年,燕昭王29年,为抵御匈奴,燕国修筑了燕北长城。先秦燕国、秦汉、北魏和明代,这四个时代北京长城都在持续建设中,特别是在后来明代修建的长城中,经过徐达、戚继光两代名将的重点建设,北京长城建设得最完备。开国功臣徐达大将军主持重修了居庸关、司马台关、古北口关、慕田峪、黄花镇等长城关塞。1569年开始,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15年,护卫京师,他改建长城,呕心沥血,使北京段长城成为万里长城中建筑最坚固的黄金地段。
        ③北京长城主要分布在京北燕山山脉带和京西太行山脉一带,这些地方高山深谷,断崖险关,这就使得北京长城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位于怀柔的慕田峪长城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墙体两面都树起高大垛口,可以两面御敌。密云境内的司马台长城分东西两线伸展蔓延,东线长城建在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上,仅在2.7公里间,从海拔295米骤然升至986米,东线长城犹如一条巨龙从湖水中腾空飞起,直指云端。更为难得的是在千米山峰之巅竟密布15座敌楼。
        ④明清两代皇城、皇宫、皇陵,都距北京长城不过几十公里,所以北京长城是护卫京城等要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位于延庆县军都山关沟的八达岭,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曾修筑长城。明代为了加强防御,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使其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⑤北京长城的自然景观还特别丰富多彩。慕田峪长城,春天群芳争艳,夏天满目苍翠,秋天五彩缤纷,冬天雪挂枝头。
        ⑥今天,北京的多处长城已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景区,中外游客登上长城,可以尽情欣赏长城雄伟壮观的景象。

(1)、阅读第②—⑤段,概括说明北京长城都有哪些特征。

(2)、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其作用是:                                                                                        

(3)、“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主要”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4)、据CCTV报道:在八达岭长城,记者看到,由于被人刻上密密麻麻的字,城砖已经面目全非。有的人在长城上表达爱意,也有人把对他人的恨留在长城上,一些外国游客也入乡随俗,将这里当作留言墙,韩文、英文等文字时有出现。
①请拟一则有关保护长城的宣传标语:                                               
②长城在2004年列入世界濒危文化遗产名单,请为保护长城出谋划策,提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阅读下文,回答问

儿时的元宵节

宗寅

    ①“正月十五大似年,天上的月首次圆。未出十五都是年,家的元宵比蜜甜……”吃元宵、舞狮子、看灯展……猴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你是怎么度过的?

    ②儿时的元宵节,长辈们都为这一天快乐而辛勤忙碌着。即使在那物质贫乏的年月,家家户户也总要准备一些过节的东西,正所谓“炒十三、蒸十四、正月十五搓圆子”。若是在这一天家里有人来串门,主人家端不出像花生瓜子之类的吃食,就会很没面子,客人也会不快乐。

    ③记得童年时的元宵节,春天来得格外的早,放风筝是那时元宵节的必备项目。孩子们在大人的帮助下扎出“大蝴蝶”“大金鱼”,放飞到天上,看谁放得高。如果赶上风稍大的日子,那可要用爷爷织渔网的绳子放飞才不至于挣断。若是把夹着小哨的纸片拴在绳上,银铃般的响声便会伴着春风自下而上升向天空。大人说,风大时,把小孩拴在“大蝴蝶”的尾巴上就可以飞到天上去。那时的我们都信以为真,只是不敢真的去尝试。

    ④童年时的元宵节,还时兴荡秋千。用两根麻绳穿上一块小木板,往歪脖子枣树上一挂就成了个简易的秋千。坐上木板,伙伴们用力地把你往前送,等秋千荡起来后,一边看你飘来荡去,一边听你大呼小叫。那胆小的、心粗的孩子,有时会从秋千上摔下来,摔个鼻青脸肿是常有的事,但我们仍乐此不疲。

    ⑤小时候,村子里没有通电,家家户户都靠煤油灯照明。夜幕降临,村里总是一片漆黑,家里那如豆的灯火,照亮的范围很是有限,所以,晚上走在村里,人们只能靠着记忆回家或者外出串门。但在每年正月十五的时候,这墨一样的漆黑就会被赶走。这一天的晚上,人们等待着龙灯的到来,当远处有一串亮光明明灭灭时,我们就知道它来了。我们一群毛孩子跑过去,欢呼雀跃地跟随着舞龙灯的队伍走街串巷。龙灯所到之处,接灯的人家都要放爆竹,还有人家会摆香囊迎接龙灯。此时,舞龙灯的人便会围绕着这户人家的院落、厅堂、屋柱,甚至卧室舞上一通,然后龙头朝外地舞出大门。如果有的人家吝啬,不给赏钱,礼品或点心,龙灯便会尾朝外倒退着舞出门,这种俗称“倒拔龙”的做法是很不吉利的。

    ⑥在元宵节打灯笼串门送祝福,是一个展示才艺的好机会。灯笼都是自己制作的,有椭圆形的,有正四方、正六方、正八方形的,高级的还制成了亭台楼阁。谁的花灯做得最好看,谁就成了孩子王,会赢得一大批孩子的拥护。

    ⑦宋代文学家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也记述了一则有关元宵节点灯的故事。有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为了避讳他的名字,不许别人说“登”字,“触者必怒,隶卒多被榜笞”。由于“登”与“灯”同音,所以“灯”字也不许老百姓说,“点灯”只能叫“点火”。到了元宵节放灯时,他叫人贴出告示:“本州依例,元宵放火三日”当地老百姓讽刺他是个“放火州官”。于是一个讽刺当权者为所欲为的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直流传至今。

    ⑧童年的歌是远去的笛,总在月圆之夜响起。今天是元宵节,今宵的月是今年中的第一个圆。广寒仙子,你吟唱吧,就唱那首我们都爱听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自2016年3月2日《人民日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呼唤“工匠精神”

    今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一个座谈会时,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中国有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是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

    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何我们却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有关专家表示,这个小小圆珠笔的困境,其实也是我国制造业很多领域都面临的困境。困境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缺少“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按照百度百科的词条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我们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工匠精神”的含义。瑞士制表匠工作时凝神专一,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

    东京银座的小野二郎,捏了大半辈子寿司,被称为“寿司之神”,日本将他视为国家珍宝。为保证温度,用餐前的热毛巾是学徒手拧的;为保证米饭的口感,煮饭的锅盖压力之大需要双手使劲才能打开;煎蛋这份看似简单的活,要出自有十年经验的徒弟之手;从前的虾是早晨煮好后放入冰箱直到上菜前取出,现在是将虾煮到客人光顾前才取出;给章鱼按摩时间从半小时增加到40至50分钟,只是为了让肉质变软、带出香味。专注寿司60载,食客们品味的不是寿司,而是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以期达到新巅峰。

    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子在《论语》中对此充分肯定,朱熹对此解读为“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最值得一提的是鲁班,他已成为“工匠精神”的典范。他以手工操作为职业,钻研技巧,全神贯注,精益求精,集工匠大师、技术家、发明家于一身,把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被奉为制造业的鼻祖,并成为历代工匠的榜样。而现在社会心浮气躁,人们普遍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那些讲究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人也就放弃了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以至于一支小小圆珠笔的生产也要严重依赖进口的技术和材料。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制造业强国,而中国的发展却必须要经历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在这样的时代,优秀的工匠跟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一样,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尊重每一个工匠,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秋虫唧唧

邓荣河

①“红叶飘零处,秋虫唧唧声”“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一床空月色,四壁秋虫声”,诗人爱以“虫声”入文,来映衬情感。步入秋天,能够平心静气地聆听一下秋虫们的吟唱,不是一种消遣,而是一种休闲,一种从身到心的休闲;不是一种无聊,而是一种浪漫,一种自得其乐的浪漫。

②聆听秋虫们吟唱,别光做个傻乎乎的听众,要学会时不时地和它们交谈。当然,交谈时注意一点,那就是尽量别用普通话,最好操一口浓重的方言。脸朝黄土背靠坡的虫儿们,个个胆小得很,根本没见过多少世面。蹩脚的斯文,只能把虫儿们吓得瞎蹦乱窜。浓重的方言,似薄薄的轻雾,潜移默化地把虫儿们笼罩;亲切的俚语,如徐徐的清风,轻而易举地飘到虫儿们的耳畔。在和虫儿的交谈中,虫儿们也会受到感染:瘸腿的蚱蜢信心倍增,还想再次健步如飞,可谓身残志坚;灵巧的蟋蟀兴趣盎然,一次次抚弄琴弦,满天的星星,被逗得夜夜失眠;秋蝉们则百分之百得了妄想症,以为还停留在夏天;蚂蚁们会偶尔停下来听听你的絮叨,因为它们成天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地跑出去到很远的地方搬东西。听者自然,尽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场面。

③当然,和秋虫们交谈,切忌信口开河,口无遮拦,要针对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发言。和大肚蝈蝈,别提瘦身少讲减肥,蝈蝈们早已习惯了大腹便便,想让它们拥有一个苗条的身躯,简直比登天还难;和秋蝉少提潇洒,避开烂漫,夏日最美好的时光,毕竟越走越远。愈来愈近的,是阵阵秋风里的苟延残喘;和蚱蜢们促膝长谈,忌讳长久不讲永远,秋后的蚂蚱,已经蹦哒不了几天;和蚊虫们拉呱,不说心慈,少提手软,蚊虫们早就习惯了一针见血的勾当,一两句话,根本无法让它们洗心革面……这,不是虚伪,也不是圆滑,更不是世故,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应是所有生灵的共有特权。

④聆听秋虫们吟唱,一定要分清时间、地点。想找秋蝉诉苦,最好寻个阴雨天。淫雨霏霏,凄凄蝉鸣令人肝肠寸断。假若再有点烦心事,细细一想,简直比那昔日的窦娥还冤。想和蟋蟀们聊聊琴瑟的高雅,那就选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或在墙角,或在草丛,或在沟坎,随便一坐,就可侃侃而谈。不是知音不要紧,只要悉心学会倾听,就能理解曲中的内涵。想自寻烦恼找个不肃静,得,哪儿也别去,就到草茂水深的池塘边——成群结队的蚊子,不光嘤嘤嗡嗡地吵闹,还会时不时地咬上一口,保准让你如坐针毡。

⑤和秋虫们相处,最好别拍照,更不要发什么朋友圈。在秋虫们的世界里,所谓的朋友往往寥寥无几,大都各自为战。数不清的天地,占据半壁江山。盲目地发朋友圈,往往带有一定的危险:不仅会受到其他虫儿们的羡慕嫉妒恨,也有可能遭到同类们的一顿白眼。

秋虫唧唧,尽管那些词句极其简单,但简单的词汇同样拥有着丰厚的内涵。只有那些用心倾听的人儿,才会具有最权威的发言权。

(选自《特别文摘》2023年第9期)

非连文本阅读

【材料一】

风是没有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大有可为。

地球上可用来发电的风力资源约有100亿千瓦,几乎是现在全世界水力发电量的10倍。目前全世界每年燃烧煤所获得的能量,只有风力在一年内所提供能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国内外都很重视利用风力来发电,开发新能源。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材料二】

①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风力发电所需要的装置,称作风力发电机组。这种风力发电机组,大体上可分风轮(包括尾舵)、发电机和铁塔三部分。

②风轮是把风的动能转变为机械能的重要部件,它由两只(或更多只)螺旋桨形的叶轮组成。当风吹向桨叶时,桨叶上产生气动力驱动风轮转动。桨叶的材料要求强度高、重量轻,目前多用玻璃钢或其它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来制造。

③由于风轮的转速比较低,而且风力的大小和方向经常变化着,这又使转速不稳定,所以,在带动发电机之前,还必须附加一个把转速提高到发电机额定转速的齿轮变速箱,再加一个调速机构使转速保持稳定,然后再联接到发电机上。为保持风轮始终对准风向以获得最大的功率,还需在风轮的后面装一个类似风向标的尾舵。

④铁塔是支承风轮、尾舵和发电机的构架。它一般修建得比较高,为的是获得较大的和较均匀的风力,又要有足够的强度。铁塔高度视地面障碍物对风速影响的情况,以及风轮的直径大小而定,一般在6~20米范围内。

⑤发电机的作用,是把由风轮得到的恒定转速,通过升速传递给发电机构均匀运转,因而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材料三】

在大丰区毛竹沙北侧海域,一台台百米高的白色风车屹立于海天之间,硕大无比的风叶在劲风吹动下缓缓转动,源源不竭的电流通过海底电缆汇流至升压站,接入电网后点亮万家灯火。这是目前国内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三峡能源江苏大丰H82海上风电项目 , 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220千伏海缆长度达到86.6公里,最远一台风机离岸82公里。据悉,该项目年上网发电量达9亿千瓦时,可满足约37万户家庭的正常用电需求。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相比,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6万吨。

风电产业是大丰区新能源产业的一颗耀眼之星。大丰区地处沿海,风能丰富,近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快培植风电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以海上风电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集聚,谱写了一曲“风光”无限的“大风歌”。“十三五”期间,全区海上风电规划容量415万千瓦,约占江苏的30%、盐城的50%,成为江苏打造“海上三峡”名副其实的主战场,有力诠释了“中国风电看海上,海上风电看大丰”的行业共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