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把“三哼经”改为“山海经”行不行?为什么?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句话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

(4)、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5)、作者可回忆的事很多,为什么要详写买《山海经》一书的事?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题。

亦慈亦让沈从文

蔡永祥

①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张兆和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

②20年代就蜚声文坛的沈从文先生,1902年12月28日,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江边,他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他在沱江连绵不息的涛声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那无数平凡而新鲜的事物,总是牵动着他好奇的目光。这给他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③1924年沈从文先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语言格调朴实传神,句式简洁峭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

④沈从文先生魂归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安葬在听涛山上。沈老墓地前临清澈亮丽的沱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坟茔,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学内涵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真性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年对人生的彻悟。用他儿子沈龙朱的话说:“我觉得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有一种对世事的洞彻,他已经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从文妻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既蕴涵“从文让人”之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实写照。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得到众多文人骚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大师,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真是与众不同、“亦慈亦让”的沈从文!

⑤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

(选自《散文百家》)

【注】①星斗:泛指星星,比喻超群的才华。

美文赏读 ,回答相关问题。
                                                                                                                                                                                                                                                                              

                                                                                                                                     史雁飞
        ①雪下得很大,也很急,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在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顾客来当东西,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捅旺火炉,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着京戏。
        ②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于是,他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图片。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小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男孩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绵帽,由于帽顶落满了积雪,使得男孩的脸更加瘦小。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
        ③“孩子,你要当东西吧?”他问。
        ④“我,我……”小男孩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⑤“你到底要做什么?”一朵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
        ⑥“哦,孩子,进店说吧。
        ⑦男孩从雪里拔出双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老板摘下男孩的绵帽,一边拍打绵帽上的积雪,一边说:“孩子,那你究竟来做什么呢?”“我,我妈病了。”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当铺老板很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你是来跟我借钱?”“噢,不,不……”男孩显得局促不安,“我妈病了,老咳嗽,天黑时咳嗽得就更厉害,医生说,是肺痨。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男孩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递给老板。
        ⑧男孩鞋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凐散。
        ⑨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啊!青花瓷瓶?你是从哪弄来的?”老板眼睛盯向男孩。男孩变得更加局促起来,眼神中藏着遮掩不住的慌乱。他躲闪着老板的目光,慌忙说:“是我家的,是我爸爸留下来的。”“你爸爸——那你爸爸为啥不来当啊?”老板问。男孩目光暗淡,说:“我爸爸早就去世了。”“那,是你妈让你来当的吗?”老板一边仔细翻看着青花瓷瓶,一边问。男孩低下了头,半天才说:“不,不是,我妈不知道。”
        ⑩老板疑惑地盯着男孩:“你是背着你妈来当这个瓷瓶的?”
        ⑪“嗯。”
        ⑫“就是说,这个花瓷瓶,是你偷出来的。”
        ⑬男孩流泪了,默默地点头。
        ⑭老板娘拿着青花瓷瓶,上下左右地翻看。看着看着,忽然皱起了眉头,赶紧把花瓶递给老板。老板接过青花瓷瓶,又翻来覆去仔细端详一会,没吭声,拿着花瓷瓶走进柜台,然后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老板娘急了,三步并做两步,挡住老板,双臂护着抽屉,嚷道:“你要做什么?你看仔细了,那瓷瓶……”老板温和地看着老板娘说:“把这花瓷瓶放到你的梳妆台上吧。”
        ⑮老板回过头来对男孩说:“孩子,瓷瓶我们留下了,这些钱拿回去给你妈治病,不够的话,你再过来拿。”男孩不解地看着老板。老板说:“噢,我是说,我先付给你一半钱,另一半你下次再来拿。”男孩笑了,说了声谢谢,拿着钱,跑了出去。
        ⑯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太阳照在雪面上,耀眼刺目。老板眯着眼,看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飞向深空的跳板

      ①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任以后就计划在21世纪30年代中期之前将宇航员送上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宇宙空间,将小行星作为人类飞向火星的跳板。不久的将来,小行星有望成为飞向太阳系其它行星理想的中转站。

      ②太阳系除了八大行星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小行星,现已发现的小行星有几十万颗,它们的轨道绝大多数处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但也有少数小行星的轨道很特殊,甚至与地球的轨道很接近。我们要去的小行星,就是这些轨道非常接近地球轨道的小行星,它们被称作近地小行星。

      ③科学家指出,如果直接访问火星那样表面重力很大的星球,必须耗费大量的燃料降落和更多的燃料再次起飞。因为所有的燃料都必须从地球带去,这需要极其昂贵的花费。如果改去很小的小行星,那里的表面重力也许只有地球的百万分之一,可以比较缓慢地接近目标,徐徐地着陆。而当任务完成,要飞离这颗小行星,几乎不用花费什么力气。

      ④小行星在太空中甚至可以用来作为“跳板”。在某些小行星上很多岩石中含有结晶水,它们可以通过研磨岩石和加热粉尘来提取。水对于生命的维持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电力,将其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从而转化为燃料。通过这样在途中添加燃料,将使行星际飞行更容易实现。

      ⑤小行星不仅可以作为进一步飞往火星的跳板 , 它们本身也极具研究价值。它们拥有尚未改变的最古老的物质,这些物质将会告诉我们太阳系的早期是什么状态。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陨石和分析光谱发现,有一些小行星是金属组成的,有一些是石质的,还有一些富含碳甚至存在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⑥面对数量众多的小行星,我们应该选择哪一颗作为我们的目的地呢?近地小行星的公转速度与地球相差很小,因此会慢慢靠拢地球,并慢慢离地球而去。这样的轨道便于从地球飞去的航天器登陆。科学家发现,近地天体中个头小的小行星远比个头大的小行星更常见。因此,我们很可能首先考虑登录一些很小的小行星。

      ⑦可是,登陆小行星并非轻而易举。这些很小的小行星都是超快自转的天体,把一块石头放在它表面,石头将会自行飞起来并飞离这颗小行星。因此要把人和飞船系留在那里十分困难。事实上,一个比足球场还小的小行星不仅自转可能很快,而且又可能是一颗松散的尘埃球,比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更脆弱。

      ⑧飞船飘入深空中,这是登陆小行星面临的最主要的危险,还有小的卫星石块的袭击,另外位于表面的细尘,一旦受到扰动就容易扬起来,成为一团云,数日不散,遮住视线,钻进航天服的接合处和机械中,妨碍设备正常工作。

      ⑨现在,载人飞往小行星所需要的硬件已经在计划中,根据预测,第一批小行星探测者也许会在2020年后的某个时候出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拔掉心底的篱笆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地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劳方面出色,来试试吧!

    你完全能想象我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

    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虽然也不低,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你偏科啦!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有一次他问我: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我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我听到这话别提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另一个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母亲

丰子恺

①母亲生前没有摄影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形液和定影液,把我的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③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重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④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在家,郁都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个兼理。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母亲口角上表出亲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⑤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遣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柒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成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⑥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诚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了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⑦我二十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肯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⑧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⑨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海我抚养我,我从呸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

⑩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