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终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关于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中外专家多有论及。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中国地形,平原磅礴,扼塞交通,其势自趋于统一。故自秦以后,二千余年,中间惟三国南北朝三百年间稍为分裂,自余则皆四海一家。即偶有割据,亦不旋踵而合并也”。美国学者费正清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的一体化现象发出感慨,并指出,“中国的地理因素实际上并不利于中央集权,更多的是制度的力量。”现代学者田余庆认为,“秦汉统一帝国,这样一个帝国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军事﹣﹣政治帝国(古希腊帝国、古罗马帝国、拿破仑帝国),因为他们所建立的大帝国没有像中国出现秦汉大帝国之前那么一种几百年来历史的铺垫,没有这样一种坚牢的基础。”
根据材料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对其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
秦汉之政“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