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容易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卷(模拟卷)
材料一 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荀子)
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慎子)
材料二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史料研习
(秦)孝公既用卫(商)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记己。卫鞅曰:“疑行列名,疑事无功。①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②愚者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③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敬可以强国,不法其故;敬可以利民,不循其礼。”④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请回答:
材料一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揖也。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1896年,我国向日本派遣了首批13名留日学生。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留日教育达到了高潮。不仅各地官府竞相派送,且民间自费者也接踵前往,既有豪富贵胄,更多的是一般平民子弟。据统计,到1902年,留日学生增至500余人,1903年为1300余人,到1906年则达到8000多人。……1919年至1920年间,先后有20批约1600名勤工俭学生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从学历上看,大多是中学生,一部分还是大、小学生;从出国前所从事的职业看,工农商学界都有,且年龄间的跨度很大。1922年,赴欧洲勤工俭学的18名代表在巴黎郊区举行会议,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举周恩来等为领导人。邓小平也加入了这个组织。
——摘自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