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岑溪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下图这幅漫画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举一反三
“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为寻找历史事实依据,印证上述结论,九年级(13)班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联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契丹小字圆铜镜铭文

西夏文寿陵残碑

元朝宣政院印

契丹本无文纪,惟

刻木为信,汉人陷番(指

契丹)者,以隶书之半

加减,撰为胡书(契丹

字)。

——摘编自《五代会要》

西夏文字是参照汉字“六书”

理论、运用合成造字法所创造的表意文字。在6000余个西夏文字中有400余个汉语借词。

——摘编自《西夏文字的字形结构组合形式与造字方法》

元朝官印使用官方的八

思巴文,但一律用篆体形式

刻制。

——摘编自《元国书官印汇

释》

材料三

时期

汉语中吸收的部分外来词

外来词的来源

先秦两汉

胡、单于

匈奴语

骆驼、狮子、石榴、琵琶

西域地区

魏晋南北朝隋唐

可汗、可孙、直勤

鲜卑语

可汗、可贺敦

突厥语

瑟瑟、珐琅

波斯语

豆蔻

阿拉伯语

宋元明清

猛安、谋克

契丹语

勃极烈、忽鲁

女真语

成吉思汗、喇嘛、胡同、戈壁

蒙古语

阿哥、格格、额娘、阿玛

满语

——摘编自《汉语外来词》

材料四: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语言发生历史上少有的变化,从词汇到语法、语言使用,外来词大量增加。其中,翻译著作和双语词典的大量涌现与现代科学的进入普通教育,是本时期外来词引进与推广的两个非政治性决定因素。甲午中日战争后,人们开始清醒起来,真正感到有必要向日本学习,通过对邻邦的学习并引进西方科技。20世纪初,日语的许多译名已经成批地进入现代汉语。在第一次留日高潮中有许多是专学医科的,如鲁迅和郭沫若,都是留日医科出身。当时从日语引进的同医学有关的词语实际上要大大超出现在基本外来词词典所收的范围。因此,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汉语中逐渐充斥着来自日语的汉字词,以及从日语回流来的汉语词。以此来看,应该说,中国社会的进入现代生活并同世界沟通,日语汉字词是立有大功的。

——摘编自《汉语外来词》

材料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