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选自2014年2月2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1)、文章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

(2)、文章叙述了那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

(3)、第6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4)、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 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⑥〔甚习〕很熟。习,熟悉,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难忘的一躬    
      上初三的时候,人气最高的是语文课老师孙老师臼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最叫 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
      孙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对找们这些学生来说,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孙老师所说、所做的,几乎成了我们的行动指南。
      中考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笫三节课是语文辅导课。
      上课钤打响,进来的却不是孙老师,而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
     “同学们,孙老师有点事,不能来上课了。不过他让我转告大家,放学前后,他一定赶回来,把大家的课补上去。”
      那时我们还小,谁也没去想孙老师会有什么事,也没有人想到去问,但大家都认为,孙老师到时一定会来上课。
      放学的钤声响了,孙老师还是没有来。
      大家谁也没有动,因为同学们都相信,孙老师一定会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教室外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一刻钟过去了,不少家长走进教室领孩子,但没有同学走:
     “孙老师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
      家长们只好退出去,静静地在教室外面等。
      校长过来了。他轻声地告诉大家,一个小时前,孙老师的家属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孙老师可能不会回来了,大家可以回家了。
    不少家长再次走进教室领孩子,但依然没有人动。同学们还是认为,孙老师说过他会回来,他就一定会回来的。
      教室里正因家长劝孩子回家而出现骚动时,孙老师的身影出现了。他来不及擦掉额头的汗水,就向依然在教室外的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连连说了几个“对不起,请多原谅”。然后,他走进教室,又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今天就不必起立了,我们直接上课。”
      教室内外静得出奇。
      孙老师平静地讲完了准备的课程,再次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谢谢大家的支持。我还有点事,有什么不明白,明天继续。”
      然后,对着教室外的家长们,孙老师又是深鞠一躬: “给你们添麻烦了,请多原谅。”
      不一会儿,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全休同学和家长的目光中。
      中考后我们才知道,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
      同学们泣不成声。
      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一直把孙老师那几个抱歉的鞠躬作为衡量自己对待学生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并成为我人生中一笔最宝责的财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①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A它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就如同是孤寂的黑夜中点燃的一盏灯火。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洌透骨的空气。

    ②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③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B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④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⑤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⑥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⑦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⑧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 , 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通“喝”。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眼球追踪让你有“特异功能”

    ①也许你已经看到身边的科技迷有了神奇的“特异功能”:动动眼珠,屏幕就会翻页;眨一下眼,手机就能拍照;开车时犯困眼皮耷拉,马上就会响起语音提示……这可不是因为他们的眼睛被改造了,而是因为他们使用的设备搭载了一项名为“眼球追踪”的技术。

    ②眼球追踪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当人的眼睛看向不同方向时,眼部会有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会产生可以提取的特征,计算机可以通过图像捕捉或扫描提取这些特征,从而实时追踪眼睛的变化,预测用户的状态和需求,并进行响应,达到用眼睛控制设备的目的。

    ③现阶段所采用的主要设备包括红外设备和图像采集设备。在精度方面,红外线投射方式有比较大的优势,大概能在30英寸的屏幕上精确到1厘米以内,辅以眨眼识别、注视识别等技术,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鼠标、触摸板,进行一些有限的操作。此外,其他图像采集设备,如电脑或手机上的摄像头,在软件的支持下也可以实现眼球跟踪,但是在准确性、速度和稳定性上各有差异。

    ④在日常生活中,眼球追踪技术最热门的载体是手机。比如,三星上一代旗舰机GalaxyS3就可以通过检测用户眼睛状态来控制锁屏时间,只要检测到用户正盯着手机屏幕,即使用户没有进行任何操作,屏幕也不会关闭。而GalaxyS4的发布,则将这一功能进一步延伸:可通过眼球来控制页面上下滚动。

    ⑤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旧的设备也能实现眼球追踪呢?一家瑞典公司Tobii今年计划推出一款产品,让旧电脑也能接入这项新技术。这款设备名叫Rex,是一个电脑外设设备,只要把它放置在屏幕顶部,再通过USB接口接入,用户就能利用视线来控制电脑完成部分操作,比如操控IE页面滚动、使用Windows8地图应用等。

⑥除了电脑和手机,汽车也很有可能是你最早接触到眼球追踪技术的地方。通用和丰田都已经在这方面有了不小的投入。它能实时模拟驾驶员的视野,提醒驾驶员视线盲区可能存在的危险;当驾驶员眼皮下垂(犯困)或眨眼次数减少(走神)等,它还会发出声音提醒。澳大利亚一家名叫Seeing Machines的公司,最近也开发了类似产品,只要司机闭眼超过1.6秒,警钟就会响起,座位还会震动。

    ⑦眼球追踪技术的发展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比如,让机器对人类眼睛动作的真实意图进行有效识别,以判断它是无意识运动还是有意识变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这项技术在短期内难以成为人类和机器互动的主要方式,但是它对于鼠标、键盘以及触摸等比较成熟的人机交互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而且在医疗健康、在线教育、心理研究乃至刑事侦查领域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选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