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黄鹤楼》同步练习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百丈山

朱 熹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注】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②瀵(fè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

(1)、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其 沫 乃 如 散 珠 喷 雾 日 光 烛 之  璀 璨 夺 目 不 可 正 视。

(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以立足点为中心,共写了哪几个方位的景物。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琅琊也”,教版写作“琅邪也”。

阅读两段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无法。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秦穆公)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穆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穆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

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穆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穆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百里奚谦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欲事齐君无知 , 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頽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頽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穆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选自《史记·秦本纪》,有删改)

【注】①媵(yìng):陪嫁的人。②无知:即公孙无知。公元前 686 年,公孙无知弑杀齐襄公,自立为君,第二年被大夫雍廪袭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