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翻译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8课《项脊轩志》同步练习

翻译下面各题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5)、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邱濬,字仲深,琼山人。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家贫无书,尝走数百里借书,必得乃已。举乡试第一,景泰五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濬既官翰林,见闻益广,尤熟国家典故,以经济自负。成化元年,两广用兵,濬奏记大学士李贤,指陈形势,灑灑数千言。贤善其计,闻之帝,命录示总兵官赵辅、巡抚“史韩雍。雍等破贼,虽不尽用其策,而濬以此名重公卿间。秩满,进侍讲。与修《英宗实录》,进侍讲学士。《续通鉴纲目》成,擢学士,迁国子祭酒。时经生文尚险怪,濬主南畿乡试,分考会试皆痛抑之。及是,课国学生尤谆告诫,事返文体于正。寻进礼部右侍郎掌祭酒事。濬以真德秀《大学衍义》于治国平天下条目未具,乃博采群书补之。孝宗嗣位,上表其书,帝称善,赉金币,命所司刊行。特进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弘治四年,书成,加太子太保,寻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尚书入内阁者自濬始,时年七十一矣。濬以《衍义补》所载皆可见之行事,请摘其要者奏闻,下内阁议行之。帝报可。明年,濬上言:“愿陛下体上天之仁爱,念祖宗之艰难,正身清心以立本而应务。谨好尚不惑于异端,节财用不至于耗国,公任使不失于偏听。禁私谒,明义理,慎俭德,勤政务,则承风希宠、左道乱政之徒自不敢肆其奸。”因列时弊二十二事。帝纳之。六年以目疾免朝参。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言官建白不当意辄面折之与王恕不相得至不交一言六年大计群吏,恕所奏罢二千人。濬请未及三载者复任,非贪暴有显迹者勿斥,留九十人。恕争之不得,求去。逾年,加少保。八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文庄。濬廉介,所居邸第极湫隘,四十年不易。性嗜学,既老,右目失明,犹披览不辍。议论好矫激,闻者骇愕。至修《英宗实录》,有言于谦之死当以不轨书者。濬曰:“己巳之变,微于公社稷危矣。事久论定,诬不可不白。”其持正又如此。正德中,以巡按御史言赐祠于乡。日“景贤”。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经师诚传

【清】张惠言

    邑有老儒师,曰经纶,字师诚,自号拙渔。先河南人,迁仪征九世矣。祖宏锡早卒。祖母吕,有苦节 , 事在县志。父曰文恭。师诚习举子业 , 喜为罗万藻之文,补学生员。屡试高等,督学使者李公因培察文行尤异,优贡之。是时,师诚请假,岁科试皆未。人李公能得人。

    师诚幼则知孝,尝刲股肉疗其祖母疾。事父母,曲谨诚笃。父得痹疾,昼夜侍养,数年不衰。家贫,教授乡里以奉亲,未尝废左右。其贡成均 , 会父卒。服 , 一至京师,赴考选甫毕,忽心动,急束装归。则其母疽发背,甚殆。顾见师诚,喜,遂。师诚自此奉母以居。有劝仕进者,答曰:“吾奚资而养耶?”凡十七年,母卒,而师诚老矣。性狷絜 , 不妄取。虽从学者以厚币延致,度非其人,弗应也。饘粥不继,充然有自得色。性喜酒,饮数石不乱。酒间谈经史,亹亹益可听。言必信,行必果。邑之人知不知,咸谓经先生正人。尝出,遇斗者于途,愕然视曰:“先生至耶?”竟去。师诚有二弟,性皆戾,师诚遇之怡怡,卒不入于咎。君子是知师诚之德有于中也。

    年七十九卒,葬城东五里王家茔。无子。其弟有二子,比师诚之卒,相继殁。经氏无后焉。

    论曰:古者禄以代耕故家贫亲老而不仕比之不孝师诚以养故不敢谋仕士之处贫岂不难于古人哉然师诚以诸生行义见重于乡里父母兄弟间有足称者。师诚有诗文集曰《聊且稿》,曰《寸蚓吟》。其可传者,固不在此。

(选自《张惠言文选》,有删改)

【注】①苦节:坚守节操,矢志不渝。②举子业:举业,为应科举考试而准备的学业。明清时专指八股文。③罗万藻:字文止,明末临川人。天启举人,以兴起斯文为己任。④优贡:清制,各省学政三年任满,根据府、州、县教官的上报,会同督抚,从学生员中选取文行俱优的人,由学政考定保送入京朝考。⑤成均:原指古之太学,后用为官设学校的泛称。⑥狷絜:“絜”通“洁”,洁身自守。⑦亹亹:有吸引力,动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重,字圣任,眉州彭山人。少有大志。大观三年进士。徽宗亲策士,问以制礼作乐。授蜀州司理参军。先是,朝廷以拓土为功,重以其利害白之宰相,因是荐之,召对。迁吏部员外郎。寻迁中书舍人。言:“近世不次用人,其间致身宰辅,有未尝一日出国门者。乞先补外,以为之倡。”上开纳,而宰相执奏以为不可。明日,台谏皆得罪,重落职知同州。

    金人已陷晋绛将及同重度不能守乃开门纵州人使出自以残兵数百守城以示必死。金人疑有备,不复渡河而返。降诏奖谕,擢天章阁待制。先是,陕西宣抚使范致虚提五路兵勤王,至陕州。致虚锐于出师,由渑池屯千秋镇,为金将所败,军皆溃,退保潼关,而五路之力益耗矣。重募人间道走京城归报。二帝既北行,重即移檄川、秦十路帅臣,各备礼物往军前迎奉。

    未几,高宗即位,重上疏论今急务有四,大患有五。所谓急务者,以车驾西幸为先,次则建藩镇、封宗子,通夏国之好,继青唐之后,使相犄角,以缓敌势。所谓大患者,法令滋彰,朝纲委靡,军政败坏,国用竭,民心离。欲救此者,宜登用忠直,大正赏刑,诚今日之急务。

    金将娄宿渡河陷韩城县,时京兆余兵皆为经制使钱盖调赴行在。重度势不可支,以书别其父克臣曰:“忠孝不两立,义不苟生以辱吾父。”克臣报之曰:“汝能以身徇国,吾含笑入地矣。”及金兵围城,城中兵不满千,固守逾旬,外援不至。而经制副使傅亮以精锐数百夺门出降,城陷,重以亲兵百人血战。诸将扶重去,重曰:“死吾职也。”战不已,众溃,重中流矢死。初,唐孺以其书闻,俄以死节报。上哀悼之,赠资政殿学士,后谥恭愍。

(节选自《宋史·列传七十六》,有删改)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秀发传

(明)宋濂

    叶秀发,字茂叔,金华人。秀发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极性理之学,以余力为文,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弟子慕之,从其学者岁至数百人。

    初授福州长溪簿,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如一邑生聚何?”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不得近,邑赖以

    事定,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降迪功郎,知徽州休宁县。俄以前事论夺。秀发退居余十年,无一毫觖望意,独愤李诚之之死,上书颂于朝。初,诚之守蕲,蕲陷,一城士卒皆战死无降者,诚之亦望阙再拜,拔剑自刭。议者不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言辞朗烈,闻者嗟叹。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来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其人历言抚绥安定之详,且谓:“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弥远颔之,从容问参知政事宣缯,其言同。弥远叹曰:“几失贤矣!”

    高沙三十六湖,水高而田下,堤防不固,则千里一壑,民且无稼。秀发建石埭以疏水势,潴泄有恒,无干溢之病。寻转承议郎,疾作上书,乞致仕,特升朝奉郎。已而,疾甚,力劾去贪墨。吏人劝其何自苦如此,秀发曰:“不可,吾死后,彼必残吾民以逞。”同列来问疾整襟对坐惓惓以究心边事为祝无他言。其忠义出于天性,至死不变。庚寅九月卒,年七十。卒之日,唯遗书籍数箧,弊衣一袭,至无以为敛。

(节选自《文宪集》卷十)

【注】①生聚:指百姓。②制阃:指将帅。③觖望:不满意。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无功,则生于德。德则无德,不德则在有德。

故(《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所以然者,引于外物,乱于玩好也。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而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至圣人不然:一建其趋舍,虽见所好之物不能引,不能引之谓“不拔”;一于其情,虽有可欲之类神不为动,神不为动之谓“不脱”。为人子孙者,体此道以守宗庙,宗庙不灭之谓“祭祀不绝”。身以积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乱其精神,故曰:“修之身,其德乃真。”真者,慎之固也。治家,无用之物不能动其计,则资有余,故曰:“修之家,其德有余。”治乡者行此节,则家之有余者益众,故曰:“修之乡,其德乃长。”治邦者行此节,则乡之有德者益众,故曰:“修之邦,其德乃丰。”莅天下者行此节,则民之生莫不受其泽 , 故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修身者以此君子小人,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是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故曰:“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以知天下之然也?以此。”

(选自《韩非子·解老》,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