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13 精卫填海 人教(部编版)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鹗(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识: 至:
息: 感: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至。⑤柁:同“舵”。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③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④?
【注】①遽(jù):急忙、立刻。②契(qì):用刀子雕刻。③契者:雕刻的地方,④惑:迷惑、糊涂。④“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 , 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 , 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冯梦龙《广笑府》
唐太宗论弓矢①
上②谓太子师萧瑀曰:“联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 ,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失不直。’联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④,数延⑤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弓失:弓箭。②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中书内省:朝廷的决策机构。⑤延:邀请。
试题篮